鸠摩智和金轮法王,到底谁才是金庸笔下的最强国师?

2020-07-19 18:55:30 作者: 鸠摩智和金轮

我觉得鸠摩智应该要强于金轮法王。

毕竟鸠摩智能硬撼六脉神剑,而金轮法王只能力拼一阳指。熟悉射雕三部曲的盆友应该都知道,六脉神剑称得上是一阳指的升级版,乃段氏皇族真正的绝学。简单点儿讲,连段正淳那样的普通高手都会一阳指,由此可见其差距,以此为参照,高下立判。

掌毙裘千仞、独战五绝之一的一灯大师而不落下风,是金轮法王武者生涯的两大巅峰时刻。

原著描写道,金轮法王与一灯大师在绝情谷比拼内力,一灯大师以大理绝学“一阳指”攻击金轮法王。金轮法王掌心聚力,使出“龙象般若功”,用掌风回击一灯大师。 两人你一指、我一掌,相互对拼了好一阵子。

由于一灯大师早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所以在体力、耐力方面皆不如金轮法王那般出色。 黄蓉望见一灯大师的头顶渐渐产生白气,于是判断一灯大师的体力有所下降,再打下去可能会被金轮法王反制。

根据黄蓉的判断,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即,金轮法王的内力、体力、耐力基本上与“后五绝”持平。

但武功再高,实战经验不行的话,也是白给。以实战经验而论的话,鸠摩智无疑是要秒杀金轮法王的。以鸠摩智的出场第一战来看,天龙寺六僧的总体实力绝对是远胜他的,但鸠摩智不但能全身而退,还能顺手掳走段誉。在面对武功比他低的对手时,鸠摩智从未有失手的时候,哪怕走火入魔了,他依然能十来招秒了慕容复。

相较而言金轮法王所擅长的武学较为单一,龙象般若功是一种内功,效能是加上使用者的内力、气力、体力,而并非是像“弹指神通”、“打狗棒法”、“一阳指”等能够打出“技能”的招式,也就是说金轮法王的内力、气力、体力虽然十分强大,但在招式方面却有所欠缺。

当初金轮法王对战怀抱婴儿的李莫愁,需要百招才能胜出。他遇到尹志平、赵志敬联手,须须二三十招之后方能取胜。而这几位本是被五绝秒的货色,可见金轮法王的实战弱到了何种地步!

而在《神雕侠侣》快结尾处,十六年后,金轮法王练成了无人能够练成的第十层龙象般若功,每一掌击出,均具十龙十象的大力,功力更是登峰造极,自信天下无敌手。结果金轮法王与杨过交手百余招之后,自认为杨过的掌法精妙绝伦,再过百招之后一定会被杨过打败,所以金轮法王偷袭郭襄,借此扰乱杨过的心神,趁机打败杨过。

通过金轮法王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看出,金轮法王在正常交手的情况下并不是杨过的对手,而金轮法王的弱点便是武功招式过于单一。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鸠摩智出场时,凭借一人之力单挑大理天龙寺五大高僧、保定帝段正明。鸠摩智催动火焰刀,以内力强行将火焰刀一分六,隔着五尺的距离攻击大理六大高手,随后使出小无相功与六大高手打了一个五五开。

大理六大高手全部精通一阳指,尤其是段正明的一阳指更被誉为“一品”,可见段正明的武功修为未必弱于一灯大师。

在《神雕侠侣》中,十六年后,绝情谷一战,金轮法王与大理段氏的一灯大师斗了个旗鼓相当。金轮法王掌力胜过一灯,你一掌来,我一指去,竟越离越远,渐渐相距丈余之遥,各以平生功力遥遥相击。

书中并未写一灯大师会六脉神剑,但是一阳指与六脉神剑同根同源,并无本质区别。若以以指力点穴,便是一阳指,若是将一阳指练至一定品阶,能把指力化为有质无形剑气,施展剑法,远程攻击,便是六脉神剑。虽然《神雕侠侣》中没说一灯练了六脉神剑,但他能以一阳指隔空对敌,就算他也练了一脉剑气好了。

如此来算,金轮法王只能勉强和只会一脉剑气的一灯大师打成平手,而鸠摩智以一敌六却不落下风,最后硬是逼的枯荣大师烧毁了六脉神剑的剑谱,足见鸠摩智的实力要强于金轮法王。

如果让金轮法王对战全部精通一阳指的大理六大高手,金轮法王很可能无法活着走出大理天龙寺。

鸠摩智在擒得段誉之后,威逼段誉写出“六脉神剑剑谱”,段誉急中生智,教鸠摩智逆练六脉神剑。

哪知其乃是练武奇才,竟练成了威力不亚于“正版六脉神剑”的“少泽剑”。一阳指虽然厉害,但却仅仅是六脉神剑的入门级武功,威力远远不如六脉神剑强大。金轮法王对付一阳指都必须全力以赴,更不要说威力更强的六脉神剑了。

更何况鸠摩智还精通火焰刀、小无相功、无相劫指、易筋经等上乘武学,打败“内力强、招式弱”的金轮法王,简直易如反掌。

事实上,如果细读《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或者说“射雕三部曲”,你会发现,两个时期的武学水平是有不小差距的。

你看看《天龙八部》里面那些决定高手,有几个人是用武器的?基本上的都是赤手空拳或者靠着内力远称对轰。只有相对较弱的人才会用刀剑之类的东西,比如咱们忠肝义胆的岳老三统治,一把大剪刀横行霸道。真正的一流高手无不赤手空拳。而且他们都能以内力进行远程攻击,就不说了神奇的六脉神剑了,萧峰降龙十八掌的掌力能打到三四丈外,就连段正淳这么弱的人,也能隔空使出一阳指的功夫。

而在射雕三部曲里面,什么用剑的、用轮子的都来了,差距还是不小。

当然,这是有原因的,《神雕侠侣》写于1959年,是金庸前中期的作品。《天龙八部》写于1963年,是金庸巅峰时期的作品。在《天龙八部》以前,金庸的想象力不断提升,对于武功的描写也不断夸张,最终在《天龙八部》里达到顶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