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赵戬:颠沛流离,相见恨晚
宦情牢落苦思归,君恻无人留子思。开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的时候要做好防护工作呀。古时候故交或者恩师逝去,经常有人弃官奔丧,屡禁不绝。本篇就来聊聊赵戬jiǎn,字叔茂。
赵戬是司隶京兆长陵人,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及汉末三国时期的京兆人士,再来看看名单:金旋、金祎、金尚、韦休甫、第五巡、段默、韦端、韦康、韦诞、脂习、扈hù累、贾洪、杜畿jī、赵戬、隗禧。赵戬是赵歧的堂侄,赵歧迎娶了东汉名儒马融的侄女,可见其家世不俗。
由于赵歧、赵袭得罪了中常侍唐衡兄长唐玹,当唐玹担任京兆尹时,赵歧害怕受到他的迫害,就带着赵戬远遁他乡了,事实上唐玹也确实对其宗族下手了。赵歧的仕途也是一波三折,后来还经历了两次党锢之祸,等到中平元年(184年)才再次被汉灵帝刘宏征为议郎。
赵戬正直好学,与人交谈经常要引用《诗经》、《书经》,不论远近亲疏,他对人都十分体恤。初平年间,他被三公府征辟,入朝担任尚书选部郎,他在此时是和赵歧同朝为官的,结合当年赵歧带着他避难的经历,赵戬在这个时间点至少三十岁了。在此期间董卓想把自己人安排到尚书台,由于赵戬有选拔官员的职能,所以他拒绝了董卓。
“质而好学,言称诗书,爱恤於人,不论疏密”——《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
赵戬的拒绝了惹恼了董卓,彼时董卓已经是相国,正是权势滔天的时候,所以他把赵戬找来准备找个理由杀害。旁观者都替赵戬捏一把汗,但赵戬表现得镇定自若,见到董卓时仍能义正言辞地陈述是非,他的表现也打动了董卓,只是把赵戬迁任平陵令。《后汉书·王允传》则只提到董卓向赵戬致歉,将赵戬释放。
“及见卓,引辞正色,陈说是非,卓虽凶戾,屈而谢之迁平陵令”——《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
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后,将王允及其宗族十余人全部诛杀,一时间无人敢为王允收敛尸首。还是赵戬弃官跑去替王允收敛尸首的,因为赵戬担任尚书时期王允正是尚书令。在李傕、郭汜祸乱三辅时,赵戬选择客居荆州,还获得了刘表的厚礼相待。祢衡在荆州见到赵戬也颇为赞叹,夸赞他堪比颜回﹑冉耕、冉雍等先贤。
“所谓剑则干将莫邪,木则椅桐梓漆,人则颜冉仲弓也”——《太平御览》引《典略》
后来曹操收获荆州,也收获了赵戬这个当世名士,拉着他的手说“怎么与你相见如此之晚”,这也是“恨相见晚”典故的出处。赵戬被曹操征辟为丞相府掾吏,当刘备入蜀时赵戬还品评了一番,认定刘备短时间内拿不下益州,结果被傅干反驳了。后来赵戬历任五官将司马,相国府长史,最终在任上病逝,终年六十余岁。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