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朝的汉官,有影响力的人并不多,尤其在清初阶段,因为国家才刚刚稳定下来,虽然汉朝的官员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但由于满汉之间的卑尊之分,汉人被排斥在外,但也有例外。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这是一位清朝的三朝元老,他清正严明而著称,他死后还得到了乾隆的谥号,可以称之为清代汉臣之光。他就是曾服务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孙嘉淦。
孙嘉淦,山西省兴县人,他小时候家境很穷,经过努力学习,康熙二十五年考取了进士,他进了翰林院任职,并且在翰林院一步步晋升,雍正继位后,颁布诏令,所有官员都可以上奏皇帝国家事务。
当时,由于雍正皇帝喜怒无常,所有官员都在想尽办法在奏折里称赞雍正英明,勤政为民,不过,孙嘉淦却不同,他在信中直接提出三点: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尤其是亲骨肉,更是直接打了雍正的脸。
因为他登上皇位后,把以前的对手贬到了遥远的边境,这让人们一度感到恐慌。雍正看完后大发雷霆,皇帝的家事也敢管,敢留在翰林院吗?
雍正的怒火平息后,雍正的老师朱轼劝说他,孙嘉淦确实太傲慢了,但他有勇气提到这三点,雍正笑着说,我也佩服他的勇气,于是孙嘉淦开始受到皇帝的重视。
雍正四年,孙嘉淦被提拔为国子监,后来,当雍正想提拔宋镐和方从仁时,孙嘉淦直接拒绝了。雍正非常恼火,他觉得孙嘉淦太直率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变通。
还需要磨砺几年,好在他不贪财,于是将他分配到银库当差事,磨练他的性格。当时,管银库的王子听说孙嘉淦因为被降职,不认真对待工作,所以亲自去银行查了一下。
结果是孙嘉淦光着膀子,拿着秤、和士兵们一箱箱的对银两进行鉴定和验证,看到这一幕,亲王非常感动,把他所看到的告诉了雍正。雍正对此更加关注,在银库段练了几年后,他被释放到河东盐政,历代盐政由于环节繁重、贪污腐败和官吏私盐走私等原因,是一项坚实而丰厚的美差。
孙嘉淦上任后,第一时间清查了所有账本,发现了各级小金库的弊端,以及军政勾结的混乱局面。于是他们一个个向朝廷报告,取消了多年设立的小金库,并对涉案官员逐一进行了处罚。乾隆登基后,孙嘉淦因清廉的形象继续受到皇帝的重视。
乾隆元年,官绅勾结,牵连十余人,他们中许多人屈打成招。乾隆派孙嘉淦去调查,经过多次审讯,他终于找到了原因,他写信给乾隆,释放无辜的百姓,严惩官绅,为百姓伸冤。
乾隆三年,直隶总督李卫弹劾河政使贪污受贿,拖延工期,孙嘉淦再次受命调查,后来,孙嘉淦被直接任命为直隶总督,以解决洪水问题。孙嘉淦在任期间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当地的民生。他还亲自观察民情,得知不少人因私自酿酒而入狱。
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国家明令禁止酿酒,怕浪费粮食,但由于酿酒后价格较高,老百姓写信给乾隆要求解除禁令,在奏折上,据说国策本来是为了百姓,现在却影响到了百姓的生活。
之后,孙嘉淦一路升迁,最终成为一品大员的吏部尚书兼大学士,他是汉代官员的楷模,乾隆十二年过了六十天的孙嘉淦,经乾隆同意告老还乡。他两手空空地离开了京城,由于担心自己回家没面子,他买了几个木箱,用砖头装了进去。
第二天他提着一个沉重的箱子上路了,不料,这一举动被举报给乾隆,说孙嘉淦是在捞名利。他平时装作清廉,其实是一种巨大的贪欲,后面的马车很重。乾隆对此表示怀疑,于是派人上路查看,发现里面全是砖头,真相大白后,皇帝深受感动,亲自嘉奖沿途的官员用真金白银代替砖头。
“砖头还乡”成了一段好佳话。不过,孙嘉淦的结局并不好。嫉妒孙嘉淦的官员用假名写了一篇假稿子,直接批评乾隆南巡劳财伤民。乾隆年间,当文字狱盛行时,孙嘉淦吓坏了,立即申冤。虽然乾隆最终没有惩罚他,但孙嘉淦却病倒了,病重而死,他死后被封为“文定”,堪称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