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势如破竹,马谡缘何却痛失街亭?只因他对手不亚司马懿

2020-07-20 13:18:11 作者: 诸葛亮北伐势

兵力对比是许多人替马谡辩护、翻案的理由,说马谡只有一万多人,又被王平分走一些,而张郃有五万步骑兵,换了谁这仗有办法打?确实,诸葛亮给马谡的兵力,并不是演义所说的两万五千人,也就是一万多人。但王平分走的同样并不是五千人,只有一千人。但我们要清楚的是,诸葛亮派马谡是去守街亭,并非跟魏军拼命。前面说过,街亭是秦陇大道上的一道地质断层,西边比东边高出10多米,成为一处断崖,街亭要塞就是以此为依托修成的。若蜀军占据这个要塞,正好居高临下地堵住了魏军,要想过必须向上攻,类似于攻城。即使如一些人推测的那样,街亭要塞年久失修,马谡先于张郃到达,构筑工事并非难事。若果真如此,一万人依托地形优势坚守,完全会让张郃有骑兵优势的五万大军“急切不能偷过”。但马谡不这么想,他想的是一举打败张郃大军,建不世之功,这才会“违亮节度”。至于王平分兵,更不是失败的理由。

实际上,马谡惨败后,正是王平命自己所带的一千多人鸣鼓自守,让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逼,王平得以有时间收拾残军,并率领败军撤回。所以,马谡作为纸上谈兵的典型,后人并没有冤枉他。至于有人问,马谡凭什么杀出重围。我认为,马谡是趁乱逃跑,还是确有人保护杀出重围并不重要,对战局没有丝毫影响。

顺便说一下与马谡有一拼的战国末期的赵括。“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与赵括有关,长平战败是赵括的直接责任,本来历史上早有定论,但近些年,不断有人替赵括翻案,说赵括替廉颇背了黑锅,等等,如同不断有人替马谡翻案一样。有人认为,赵括有个人魅力,能让士兵倾服主帅,所以才给秦军重大杀伤。事实果真如此吗?《赵将括母》中说的非常清楚,“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从赵母的叙述中,我们能看到赵括哪点个人魅力?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出人头地?但赵母难得的仁智,断定自己的儿子不是为将的料,与赵奢从军事专业角度分析不同,赵母从为人角度分析,殊途同归。这就不难理解,赵括为什么会贸然出击贪食饵兵被围,被围后之初并没有如一些翻案者所说的那样奋力一战,而是真到断粮才无可奈何突围。后人既没有冤枉赵括,也没有冤枉马谡,他们军事上纸上谈兵,为人上又有大问题,失败不可避免,绝非偶然。

顺便说一说另外两个人物,赵云和张郃。赵云被曹真击败,尽管赵云在此次败仗中并无责任,尽管他亲自断后,损失不大,但仍被贬,并非如演义中所说,诸葛亮“取金五十斤以赠赵云。”再说张郃,他击溃马谡,迫使诸葛亮撤军,可以说是高光时刻。但演义中把反派主角换成了司马懿,功劳归到了司马懿头上,张郃仅仅是先锋。大概罗老先生认为,无论如何不能让张郃打败诸葛亮,败在司马懿手上,还可以虚构个空城计挽回点颜面,败在张郃抑或曹真手上,这让读者情何以堪?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作为统帅的曹真,绝非演义中写的那样,似乎是个草包,他的军事才能,远非司马懿所能相比。

综上所述,诸葛亮第一次伐魏在看似大好的形势下被马谡断送了,蜀汉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