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这件轶事,乍一看好像合乎情理,但仔细推敲下来,其中疑点却是很多。
说苏轼文章是被欧阳修误认为自己弟子曾巩写的,最初这样说的人是苏辙,苏辙是苏轼的胞弟,两人之间关系相当密切,两人在入仕之前就一直在一起,一起游山玩水,一起饮酒作乐,忽然有一天,苏辙收到了来自这位兄长的书信,请求自己在他死后写一则墓志铭,用来纪念自己。这样的举动合乎情理,而作为他的胞弟,在文章中写的自然尽是对苏轼的夸赞。
这件欧阳修误判文章的轶事就是这时候流出来的,苏辙这件事可能是听自己的兄长说来的,但苏轼呢?当时负责批改试卷的正是欧阳修,他的个人想法苏轼又是怎么得知的,苏辙写出这篇墓志铭时欧阳修已经去世了三十年,自然也不可能亲口告诉他这件事。
苏轼虽然是个大文豪,但他在文章风格上与曾巩区别却是很大的,苏轼的应试文章,如果仔细看一下可以看出来,里面错用经典的例子很多,而曾巩不同,他的基本功相当扎实,但凡是自己不确定是否属实的经典,他并不会引用。
苏轼的文章被误认为是曾巩写的,这本来就可能不大,更何况欧阳修是一个在文学上造诣不输于苏轼的大文豪,又怎么可能会犯那种低级错误?
都说苏轼是第二,后来在墨义考试中超常发挥,获得了第一,但实际上当时决定真正成绩的其实还是殿试,省试虽然重要,但也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真正决定官职的还是殿试。
很明显,苏轼虽然拥有大文豪的气质,但在殿试上表现还是差了点,最终他的成绩并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他的真正成绩就不是轻易可以的得知得了。
而曾巩的成绩又如何呢?苏轼的成绩都未可知,他的成绩更不必说了,也是一个未知数。
当年苏轼苏辙兄弟两人同科及第,皇帝知道了这件事就相当高兴。认为自己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适合当宰相的人才,只是很可惜,他的希望落空了,苏轼并没有成为一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