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生活的朋友,对田间地头的野草野花应该很熟悉。有一种这样的野草,它看上去像满天星一样,小花极多。花朵主要呈粉红色,也有白色和蓝紫色。整个植株看起来是青绿色的,在叶子边缘和茎秆上有一层浅浅的白色粉末。这种野草学名叫做麦蓝菜,也有许多外号,比如麦篮子、麦连子,它还有一个十分独特的名字,叫“王不留行”。
明明是一种看上去不起眼的野草,为什么会有“王不留行”这么文言文性质的名字呢?这还要从这种野草本身说起。
麦蓝菜的种子是一种草药。中国的古人们很早就发现,这种野草可以用于诊治一些病症,因而具备特殊的价值。“王不留行”一般特指麦蓝菜的种子。在李时珍的《百草纲目》中就记载,这种草药“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这也就等于解释了”王不留行“这个名字。
然而,王不留行并非是李时珍的创造,李时珍是明代人,早在李时珍之前,就有许多医书开始使用“王不留行”这个名字。
如果要追溯的话,那还要从西汉末年的一个故事说起。
据民间传说,第一个发现这种草药的人名叫邳彤。邳彤在发现“王不留行”的地点,想到了一个故事,这才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
西汉末年,邯郸人王昌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舆,反叛了刘秀。王昌率领部队追杀刘秀的时候路过邳彤的家乡,要求当地人给他们送来食物,并腾出房子来给他们住。当地的村民知道这群人是制造祸乱的根源,于是根本不理他们。
王昌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食物,正打算踏平整个村庄。这时候有人说,这里山高林密,老百姓都躲到树林里,到哪里去找他们呢?况且踏平村庄无益于解除将士们的饥饿,还不如趁早离开,另谋打算。王昌觉得有道理,就连夜离开了这里。
邳彤想到了这个故事,于是就给这个草药命名为“王不留行”,用以警示后人。
不知道大家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