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刘备、吕布、袁术三个势力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和敏感。彼此之间既是盟友也是敌人。比如袁术派纪灵率领三万大军进攻刘备,吕布从中作梗保护刘备,化解了这次战争;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袁术在九江寿春僭号,吕布本来想与之合作,又受到部下陈珪的离间,与袁术爆发战争。不过后来吕布又倒向袁术。
同一时期吕布与刘备的关系也愈发地紧张导致分裂,吕布令部将杨奉、韩暹(从袁术那里跳槽来的)去劫掠刘备,刘备设计斩杀杨奉;刘备在小沛聚众万人,引起了吕布的猜疑,吕布亲自率军击溃刘备,导致刘备偏向于曹操一方;刘备接受曹操的支持再次回到小沛,劫掠吕布派人到河内买马的军资,再度被吕布部将高顺击败。曹操亲自率军出征,围困并且攻陷下邳,结束了吕布的性命。
从具体事件来看,吕布被曹操所杀是因为他支持袁术,而且与归附曹操的刘备发生战争;而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曹操与袁绍表面上维持一种和平的状态,实际上关系也逐渐紧张,之所以没有爆发是因为各自的掣肘。袁绍有公孙瓒需要解决,而吕布正是曹操对袁绍全面开战的掣肘。所以吕布被曹操消灭,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被曹操给予厚待的臧霸
臧霸在上文提到了,是逃难到徐州的一支势力,他也是徐州的重要人物,所以这里还要再详细说一下。在陶谦和吕布控制徐州时期,都有与臧霸联合的记载。虽然没有刘备与臧霸联合的记载,但小编认为这大概是因为史料的缺失。也就是说,臧霸一直以来都是介于一种灰色的存在,既与徐州的名义上的统治者联合,又是一种不受拘束,有劫掠行为的贼寇或者说豪侠势力。
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曹操消灭吕布,臧霸救援吕布无果,只好隐匿起来,但还是被曹操寻求出来。曹操对臧霸可以说是非常厚待,史料记载是"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跟着臧霸一起混的所谓"泰山四寇"也一一得到了太守的封赏,全面地洗白。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贼自然全面地归服曹操,在曹操与袁绍的战争中也起到了作用,向北入侵青州牵制袁绍的兵力,保护曹操的侧翼。
臧霸作为流寇出身的降将,一上来就被曹操给予了青州、徐州的军政,这实在是一个反差的现象。很多人评价曹操用人不疑,但实际上曹操也是用人唯亲的典型。曹操集团镇戍一方的重要将领,大多是夏侯渊、曹仁、夏侯惇这些曹氏、夏侯氏亲族,而臧霸以这样一个身份领徐州和青州,确实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小编个人认为,曹操如此厚待臧霸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曹操在徐州屠戮百姓的行为过于败人品,而吕布、刘备这样的人又不能够信任,所以利用在徐州有一定势力的臧霸过渡一下;第二消灭吕布后,曹操正是与袁绍全面开战的时刻,利用臧霸不仅可以安稳住徐州,还能够借臧霸的力量牵制袁绍。不管怎么说,臧霸所处的环境是比较轻松的,因而也产生一个偏地域性质的军事上的派系。
田余庆先生认为,在建安末年乃至曹魏黄初年间,臧霸以及的徐州兵受到的控制都不是特别完备,也引起了曹丕的警觉或者说猜疑。曹丕以南征东吴为旗号,实际上是加强青州、徐州的控制,彻底解决了这个潜在的威胁。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臧霸也确实被曹丕剥夺了兵权,安心回到朝中养老。自此之后徐州彻底被曹魏控制,也不再具备半独立的情况和军阀割据的性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