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季诺战役是拿破仑侵入俄国时期的一次会战。1812年夏,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从法国本土及其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人的大军,入侵俄国。俄军在莫斯科以西125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筑有完备的工事,迫使法军在对其不利的地形上与俄军交战。俄国方面的战略企图是在防御中消耗法军;拿破仑则希望以集中自身优势,一次冲击达成歼灭俄军,成为事实上的决战。8月26日(俄历9月7日),俄法两军在博罗季诺展开了一次规模最大的会战。会战结果是双方均损失惨重。俄军达成战略目的,战争主动权逐渐转移至俄军方面。
1812年9月7日,拿破仑率领法军获得了极为艰难且浩大的博罗季诺战役的战术胜利,但双方均损失惨重,俄军优秀指挥官巴格拉季昂亲王、火炮指挥官库来索夫战死。9月16日,拿破仑进入莫斯科。但在战略上,俄军司令库图佐夫、巴克莱等人力排众议,放弃首都,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带着剩余的俄国高级将领和大部分居民撤出,逐步深入俄罗斯腹地,采取坚壁清野战术,拯救剩余的俄军的有生力量。
拿破仑拿下了欧洲最富饶肥沃的土地,不去稳定社会民心,为啥继续开疆扩土,开疆扩土也就算了,为啥要去远征极寒之地?拉长战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大忌,后方补给被切断,必将面临兵败如山倒的险境。
战争格局上,当时的欧陆上就一个俄国可以和法兰西掰掰手腕,而且不真正意义的击倒俄国,拿破仑就不能完成对英国的欧陆封锁;再者留着威胁很大的俄国,东欧的墙头草骑墙不会终结,普鲁士和奥地利也是一定程度上看着亚历山大眼色,欧陆上的反法同盟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又偷偷来一波。错的是博罗季诺战役打完之后继续冒着严冬的风险想强行吃掉俄国,,这样吃掉一个大国根本不现实,尤其是在欧洲,毕竟弄个波兰还要瓜分个三次。博罗季诺战役打完就应该就地休整,迫使亚历山大出让更多利益,一口一口来;无论现在怎么看这场战役,说是法国损失大,但是作战目的达成,俄国也好不到哪去,而且法军精锐和主力都没啥损伤,这也是拿破仑想要继续打的底气。
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固然卓越,但是他治理经济真不在行,打海战也是外行,对于英国,只能选择贸易封锁,还拉着被法国控制的、结盟的国家一起封锁,但是贸易封锁是双刃剑,打击英国,也打击法国及其盟国,俄罗斯更是偷偷和英国贸易,所以拿破仑怒不可遏,觉得有俄罗斯在,不能彻底封锁死英国,必须要打服他们。
拿破仑的意图是举全国之力跟沙皇俄国来一场决定性的会战,一举击溃其主力,然后谈判达成协议。协议内容无非是确立法国欧陆霸主地位,配合封锁英国,肢解或翦除沙俄小弟,扶植傀儡政权,赔点钱等吧。忽视了俄国恶劣的天气和抵抗意志,过高估计了自身后勤补给能力。最重要是连战连捷之后的应变不足,沙俄坚壁清野一退再退,明显是想要拉长补给和利用气候优势,没有及时发觉并作出应变,错过了能谈判的时机,结果被反推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