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第四次围剿计划,守护的文库如今成国宝,她还是毛主席的恩人

2020-08-03 11:08:02 作者: 智取第四次围

文:木木清华

我自愿参加中央特科 ,不计较个人得失和荣誉地位,随时准备被捕牺牲。如果被捕后,在敌人威胁利诱下,做到不背叛组织,把个人的生命和一切献给党。坚决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誓做一名无名英雄!——中央特科誓言《无名英雄》(摘自《陈昌同志自传》第12页)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是伪装者,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他们是听风者,守护永不消逝的电波,他们是利剑,用生命刺破云雾重重的长夜,他们是火焰,用热血熔铸不朽的丰碑。

2018年1月12日,最后一位中央特科战士103岁的姚子健离开人世(86岁时身份才曝光),随着他的离世,我党隐蔽战线上许多波澜壮阔的情报事业和惊心动魄的革命事迹也随之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为此,很多人深表遗憾:这些为了中国革命在看不见的刀光剑影里在用智慧"暗战"的英雄们真的要无声无息了吗?

昨天,在查阅和研读习惯资料时,看到了一期纪实类纪录片:《最后的特科》,被里面人物的事迹深深吸引,里面讲述了中央特科战士、谍界女杰李云的传奇经历!

她从事的事业无比高尚,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却只能选择籍籍无名,李云从事情报事业80余年,她的事迹却在2011年才被人逐渐得知,但她在2013年时就去世了。

如果她没有接受采访,有一段历史可能就会永远成为谜团,今天,我来讲述隐蔽战线巾帼英雄李云的光荣往事。

李云(1915-2013),女,原名祝修贞,李云家中祖辈都念书,其父写得一手好字,但家境依然贫困,迫于时局只能在衣服店做伙计。童年时祖国的苦难让李云一辈子都记忆尤深,她记得父亲对她说,外滩公园的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她在95岁的时候,回忆起童年往事,依旧禁不住长叹良久,难以缓神。

年少多壮志,人穷志不短。父亲一直供他念书,念完小学,家里实在供不起她才作罢,小学毕业后的李云去了闸北丝厂总工会做青工工作,主要是送信送书,其实里面是党内资料。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飞行集会”:传单就绑在自己腰上,到地点给隐藏在人群中的同志,而后四处散发传单,大家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

李云能成为中央特科的谍战员,与她童年的苦难生活是分不开的。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包括自己)灼烧着年幼的李云的心。穷人想要改变命运太难了,深陷存亡危机的祖国要想实现重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930年,李云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李云后来回忆说,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家里很贫困,穷人要翻身,跟着共产党走,反对帝国主义。就是在这国家危难、命运难舛的境地里,李云在小学,接触了共产党,也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

1932年,上海总工会领导当时和年轻党员的谈话中郑重向他们宣布三条中央特科戒律:一是严守党的秘密,二是坚定自己的立场,三是坚决服从党的分配。

这三条戒律,这三点从此贯穿了李云的生命,让她几十年后,才敢告诉世人自己当年的身份,并间接地,促成了她谍战事业的辉煌经历,铸就了谍战英雄李云的传奇。

李云加入特科后,接受的第一项重要任务是策反国民党军官——惠东升(时任国民党八十师李思朔部的少将副旅长兼该师学兵营的营长)。在开展工作之前,李云和搭档徐强(后来成为李云的丈夫)做了许多功课。

首先他们通过调查了解到惠东升在黄埔军校做过教官,人很耿直,当时很不满意国民党的腐化。有次惠东升来上海,和朋友冯三昧说起过自己的想法。徐强了解情况后,认为这是一个突破口,可以做他的工作,让他投奔革命。其次,通过做思想工作,惠东升同意我党派人过去。

李云过去后,通过惠东升获取了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红军计划,她连夜用药水将情报抄在一本线装的古籍书背后,连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密码本和河南全省的军用地图,放在一条棉被絮里,交给一位同样潜伏在河南国民党军队中担任文书的老傅同志,急送到了上海的党组织手中。

那一年,李云年仅17岁,完成情报传递任务后,李云和相关同志开始紧急逃亡,侥幸逃生到上海,而惠东升不幸惨遭杀害。

李云,由于出色的表现,1936年4月,党组织选定李云作为上海党组织宋庆龄之间的联络人。李云晚年依旧清晰地记着初见宋庆龄的情景:

在做联络员的日子里,最初李云每周去宋庆龄处2-3次,后来因为需要,每天都去。每次从宋庆龄家回机关驻地,李云必须花几个小时兜马路,直到确保身后没有“尾巴”为止。

后来,她接受采访时,回忆说:“宋庆龄一生爱国爱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友,并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能代表党组织与她联络,是我的荣幸。”

建国后,李云还协助宋庆龄创办少年宫,为此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对于自己的经历李云一直是缄口不言、一点也不透露的,直到有首长亲自告诉她保密期限已过,她才肯讲出来。

1935年秋,李云接到一个很严肃的通知:要她想办法上街寻找两个男孩子。孩子的身份对她也是保密的。她能知道的信息有限,大致就是:大的十三四岁,小的十一二岁。这两个孩子是烈士的后代,从收养的人家跑掉了,已流落街头。徐强说,兄弟俩形影不离,要她按照这一个特征,在老西门附近地区仔细寻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