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明:契丹王朝九代帝王之二:辽太宗耶律德光

2020-08-03 11:06:30 作者: 草原文明:契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氏有3个儿子(耶律阿保机共4子)。长子耶律倍,为人聪敏好学,性情外宽内挚,尤好读书,不喜射猎。能作文章诗赋;知音律,善绘画;还精通医药、针砭之术。太祖神册元年(公元916年)被立为皇太子。太祖灭渤海后建东丹国(即东契丹之意),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号称人皇子。次子耶律德光,相貌雄勇威武,精于骑射,长期随父外出征战,累立功绩,参预军国之务,年仅20岁时,就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三子耶律李胡,此时年仅15岁。

耶律阿保机与他的两个儿子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对中原文化有着比较广泛的兴趣,都很熟悉汉文、汉字。阿保机就说得一口很好的汉语,只是在契丹族内部不说。但他在管理治下的汉族奴隶并驱使他们进行生产上,耶律阿保机采用汉族奴隶的筑城定居的生活习惯和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耶律阿保机也对中原的孔子非常崇敬,对佛、道两教也很信仰。他的大儿子耶律倍对契丹人传统的骑射等不感兴趣,其身上汉族知识分子的气息浓厚,被立为皇太子后,参预军国大政,尤表现出崇尚中原文化,倾心汉法。耶律阿保机修建孔子庙,于是命耶律倍春秋祭奠。

而述律后的契丹族传统思想则比较浓厚,推崇契丹民族传统,崇尚武力至上,强者为尊的统治秩序。她正是以这种思想倾向,来从她的儿子中挑选帝位继承人。耶律倍行为表现与述律后的意愿相违拗。耶律德光虽也和父兄一样,熟悉汉族文化,写得一手好汉字,但却更娴于骑射,在屡次的征战中获胜,赢得了契丹众将的钦佩,博得了母后述律平的另眼看待。耶律德光自幼对母后奉事恭谨。述律后病了不吃饭,他日夜服侍在左右。每当做了错事,述律后一瞪眼,他就表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惟母命是从,故尤为述律后所钟爱。

天显元年(公元926年)七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伐灭渤海国后班师回朝途中,突染重疾崩于扶余(今吉林四平市)。阿保机死后第二天,皇后述律平称制决事,独揽一切军国重事。随后述律氏及诸将领奉阿保机的梓宫还皇都之时,耶律德光暗受母后之命,镇压了渤海叛州之后,极速赶往述律平护送梓宫的大军行在所。这时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仅几个月,他接到其父耶律阿保机的死讯后,耶律倍让其子监国,也急忙前往行在所。兄弟俩开始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述律氏回到皇都后,匆忙召集朝中大臣们商议国嗣之事,贵族大臣、南院夷离堇耶律迭里首先明确表示:“帝位宜立嫡长!”得到众人附和。见此,述律后知道若强行立耶律德光为帝,势必引起诸臣的抵制和反对,所以她决意先清除反对势力,为德光嗣继帝位扫平道路。

天显元年(公元926年)十一月,述律后以图谋不轨的罪名,首先把耶律迭里等抓了起来投入牢狱,然后对他们严加刑讯,要他们承认“谋叛”之罪。前后被杀者数百人。创制契丹文字的耶律突吕不等人,也被怀疑党附耶律倍,要予以惩办,突吕不只得赶快逃离京城。朝中诸臣,人人自危,无人敢议立嗣之事。

耶律倍清楚地知道自己继位无望,甚至有杀身之祸,便对诸臣说:“大元帅德光功勋卓著,内外归心,宜承大统。”他愿意让位。逐于天显二年(公元927年)十一月,耶律倍率群臣奏请皇太后让耶律德光承嗣大统。述律平从谏如流答应了。当月十五日,耶律德光即皇帝位,祭谒太祖庙,行柴册礼(契丹保留的新君主即位举行的传统仪式),御宣政殿受群臣朝贺,接受尊号曰嗣圣皇帝,尊述律平为应天皇太后,册妃萧氏为皇后,祭告天地,遣使谕告诸国。至此,耶律德光在母后述律氏的支持下,取代了耶律倍,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耶律德光虽已登上帝位,但他认为前太子、东丹王耶律倍和耶律倍的东丹国对他的帝位及统治还是存在潜在的威胁和挑战。这让耶律德光寝食难安。天显四年(公元929年),辽太宗耶律德光下令将东丹国的都城和人口迁徙到东平(今辽阳),并将东平升级为契丹国的南京。自此,东丹国封号虽未被废除,但已失去了自立国以来享有的半独立特殊地位,东丹王耶律倍也被监视居住。

耶律倍被迫让出帝位心中已是不爽了,而后被削夺权力,监视居住,这让耶律倍更加愤恨不平。天显五年(公元930年),耶律倍便只身携带侍臣40余人,泛海经登州(今山东蓬莱)投奔后唐,改姓名为东丹慕华,后又改为李赞华,最后死在异邦。耶律倍南逃后,耶律德光消除了契丹国内部隐患,真正统一契丹。从此开始对外征战扩张的步伐。

耶律德光即位之时,契丹以西、以北、以东的各少数民族部族经过太祖天显初年的大规模征讨,大都臣服、归属于契丹的统治,契丹的主要劲敌是中原地区的后唐政权。耶律德光决定继续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不仅决心要实现太祖的遗愿,而且还要南下中原,一统天下。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