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之死真相大白,内容颠覆历史:太惨了,难怪正史不敢记载

2020-08-03 17:45:45 作者: 刘备之死真相

刘备在章武二年六月兵败,在章武三年四月离世,期间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个月,并非通常认为的那样,不久就去世了。

说完了刘备死前的经历,我们再说说刘备托孤诸葛亮这件事。刘备托孤,历世千年,音容犹在,感人肺腑。我们感动的,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之情,是一位国君对丞相的无限信任。刘备起兵时,二十三岁(184),南征北战二十五年,一无所有,得到荆州四郡和南郡江陵时(209),已经四十八岁了,死时,六十三岁(223)。也就是说,刘备花了自己人生五分之四的时间打拼,结果什么也没打拼出来,在自己人生最后五分之一的时间内,终于取得了成功,然而早早又离开了。但是刘备在自己这样的一生结尾处,对诸葛亮说:孔明,如果我儿子不行,你就把我的江山拿去吧,这样有利于国事。这恐怕就是最能戳中后人泪点的地方吧。这件事在《诸葛亮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章武三年春,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对诸葛亮所言中,先说“君必能安国,终定大事”,然后才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显然,刘备在这里是将“安邦定国”,放在了首位。至于这江山是不是汉家的,虽然重要,但鉴于诸葛亮和自己的君臣之情,以及蜀汉当时的现状,这件事恐怕是要放在第二位了。以当时蜀汉的国力来看,如果刘备不这么说,别说自己的江山是不是被诸葛亮取代,自己的江山还能不能存续,都是问题。

一方面,如果诸葛亮取代刘备的江山,至少是给刘备自家人取了。另一方面,刘备和诸葛亮到最后,都能这样坦然,他们的理想和志向,也一定是匹配的,否则,早翻脸了。例如,刘备托孤的,除了诸葛亮,还有李严,李严后来做的那些事,诸位知道,又是要割据,要是要当王,诸葛亮不是分分钟把李严处理掉了么。因此,我认为这就是刘备死前的肺腑之言,他的真心实意,就是在告诉诸葛亮: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这个大目标,我可以牺牲自己这一部分。后世所说的“阴谋论”,恐怕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当然,这是我的个人见解,欢迎大家一起探讨,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前面说到,刘备托孤的对象,除了诸葛亮,还有李严。纳入李严,我认为是考虑到当时蜀汉集团内部的利益和矛盾问题。刘备的基业,主要就是荆州和益州,自然,刘备手下的人,主要就是荆州一派和益州一派。诸葛亮是荆州一派的代表人物,而益州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李严。

李严在蜀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刘备入川前期,最倚重的就是法正和李严。法正去世后,李严俨然是川蜀一系的代言人了,直接代表着这一系的利益。川蜀一系,在一开始和刘备的荆州一系有许多摩擦与不和,彭羕案、廖立案、来敏案,等等,都是当时的代表性事件。刘备去世前,蜀中的两派势力之间的矛盾虽然已经缓和了许多,但仍然有不少潜在危机,比如廖立,甚至直接诽谤刘备本人。

亮表立曰:“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诽谤先帝,咨毁众臣。”

即便如此,诸葛亮也没有杀之,只是把他废为平民,这就是考虑到了川蜀一系的原因。但是,李严在后期,逐渐堕落萎靡,做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拥巴州自立,骗诸葛亮撤军,等等。而那时候,诸葛亮在蜀汉已经功德盖世了,基本上能让所有人都拥护他,所以,诸葛亮就把李严处理掉了,但依然没有杀,而是废为了平民。从此以后,诸葛亮在蜀中才是真正的一人独大,除了刘禅(和他的黄皓),再无牵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