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同于曹操、孙权,曹操虽然是宦官出身,但是曹腾、曹嵩的政治资源足以让曹操在洛阳缔结人脉,抱上袁绍这条大粗腿;孙权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有“六郡变三州”的功绩,但是至少还有江东六郡作为资本。刘备虽然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白手起家,毕竟他也借助了与公孙瓒这个强大的军阀的同学关系。不过相对于另外两人,刘备的“创业资金”明显要逊色一些。而刘备的部下也没有太多的世家豪族,反而是一股江湖之气。
以武途入仕的刘备
“国恒以弱灭,而汉以强亡”,这是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过的一句话。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这是夸耀汉朝的军事力量,在灭亡的时候都很强盛。其实王夫之的本意并非如此,而是说汉朝的灭亡并非国家彻底的衰弱,而是因为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唯有军功能够成为安身立命的政治资本,以至于在当时形成的由上到下的穷兵黩武的风气,刘备可以视为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东汉末年有这样几条入仕的途径;第一是出自世家望族,从刚出生就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政治资源,比如说曹操。别看曹操非常在意他的宦官之后的身份,但如果不是曹腾和曹嵩,曹操的路途其实要艰难很多;第二是树立自己的名望,无论是治书研经的名望还是忠义孝敬的名望,抑或者是其他已经成名的名士的评点,名望大者可能直接进入政治中枢,名望微者或许先从地方长官的掾属开始做起,然后等待机会跳龙门。
到刘备这里,第一条路显然走不通,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是在当时汉室宗亲一抓一大把,而且还是西汉中山靖王之后,离东汉比较远,刘备的父亲刘弘才做到县令而已。刘备本身更是非常穷困,靠织席贩履生活,靠同宗刘元起的资助读书,这才认识公孙瓒;第二条路也不适合刘备,刘备不愿意认真读书,喜欢游猎、音乐、华服,并非名士做派,也没有像桥玄、何颙、许劭这样的名士给他镀金。那么就剩下第三条途径——以武途入仕。
在东汉末年可以说先出现了“土崩”之势,到处都是让朝廷头疼的起义军,不仅仅有声势浩大,波及八州之地的“黄巾起义”,还有凉州北宫伯玉起义;幽州张举、张纯起义;长沙区星起义等等等等。这些起义军对平民百姓来说是严重的灾难,但是对胸怀大志者就是向上攀登的阶梯。
通过参与镇压起义军入仕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入仕方式,这些人后面也成为逐鹿天下的军阀,比如说刘备,这就是“而汉以强亡”的真正含义。刘备参与镇压黄巾军、张举、张纯起义军,得到入仕的钥匙。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经历,刘备将一种草莽、江湖、剽悍的风气带到部下当中,在当时那个以世家大族为重要基石的时代中,也是一脸的主角像。
刘备集团的江湖气
相较于曹操集团和江东集团,刘备集团带有一种独特的江湖气。刘备最开始从老家涿郡起兵,《三国志》中记载了三个从涿郡起兵一直跟随刘备入川开创基业的人物,分别是关羽、张飞、简雍。关羽、张飞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曾经被曹操俘虏并且加以深恩厚禄拉拢不为所动,刘、关、张三人实在是江湖气十足,才会有小说家虚构的“桃园结义”的设定。直到刘备真正成为一方军阀之后,仍然保持对关羽和张飞的情谊和信任,二人一人掌握荆州,一人掌握阆中兵团,都是极其重要的位置。
关羽只能说通读《左氏春秋传》,但也是武人的身份,不与士大夫结交;张飞则是纯粹的武人。他们有江湖气还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简雍“常为谈客,往来使命”,是一个偏外交、好谈论的幕僚性质的人物。这个人物也不像当时名士的风范,性格“简傲跌宕”,喜欢“箕踞”,这是一种很随便不讲究的坐姿。而且劝谏刘备的时候,还容易说一些荤段子,也带有一定的江湖草莽气。
除了简雍以外,刘备的谋士中也不乏剽悍的主,比如徐庶和法正。徐庶原先可是重义气、轻生死,为人报仇杀人的游侠,和典韦有相似的经历,后来才弃武从文读书入仕。徐庶在荆州待了很长时间,他没有选择文人气息很浓的荆州之主刘表,而是投奔根基尚浅的刘备,或许就有二人性格相类的原因;法正的名士之后,祖父法真是东汉的名士大儒,法正却用奇谋帮助刘备夺取益州,在“汉中之战”中,刘备冒着箭雨指挥作战,法正为了劝刘备,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刘备身前,比许靖之流的名士要生猛得多。
刘备在创业的过程中,当然也离不开一些世家豪族的支持。尤其是接管徐州的时候,如果不是徐州豪族糜氏和陈氏的支持,小编认为刘备可能不会接受这个烫手山芋,或者刘备干脆就得不到接管徐州的这个机会。糜竺是徐州的巨贾,虽然古代商人地位很低,但是在汉末那种乱世当中原有的社会秩序已经打破,糜竺成为徐州别驾从事,虽然表面“雍容敦雅”,但不减尚武之风,善于骑射,“文武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