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封韩信为“三齐王”,还御赐“三不杀”、“五不杀”,这些全都是民间戏曲、话本、传说中的桥段。
比如“三齐王”,原本是项羽灭秦后,将旧齐地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了齐王田都、胶东王田市和济北王田安,名曰“三齐”。
楚汉相争,韩信灭齐后,刘邦为了让韩信继续攻打项羽,就封韩信为齐王。韩信的齐王,到了戏曲中就变成了“三齐王”。戏曲唱到了民间,又被传成了“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的“三齐王”。
刘邦为了激励韩信,不但封韩信为王,还赐韩信“三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也有说见铁不死的)。而“五不死”,就是在“三不死”之上,再加上没有捆韩信的绳,没有杀韩信的刀。
韩信受到封赐之后,这才继续攻打项羽,为刘邦打下了汉室江山。
但是韩信要了封赐承诺,还是没能避免“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江山一统之时,也就是韩信将死之际。
刘邦在反项羽之前,原本就想做个关中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最后竟然一统了江山,成为了大汉皇帝。韩信跟当初的刘邦一样,但求一王足以。但是,这在刘邦眼中,却是随时可以复制他成功之路的隐患。刘邦因此非常忌惮异姓王,甚至在临死之前,还特别嘱咐,此后异姓不得封王。
刘邦想杀韩信,却又念及韩信的功劳,再加上曾经对韩信的承诺,一直是不忍下手。
这件事,吕后却瞧在眼中,记在心上。刘邦能够走上反秦成功之路,也全靠吕后的策划、激励和支持,所以,吕后也非常不愿汉室江山落入他人之手。
刘邦和吕后在诛杀异姓王这件事上,可谓是“狼狈为奸”。刘邦负责解决那些外部造反的,吕后负责处理那些朝内的隐患。正应了《史记》所言,“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吕后趁刘邦伐陈豨之际,和丞相萧何一起诱捕了韩信。
吕后要杀了韩信,命令武士将韩信推出去斩首。
韩信见状大喊:“臣昔求铁券,皇上指天地许臣,‘见天,首不加兵,见地,领不加刃’,今罪臣身处天地之间,恐人言汉背誓?萧相国可以为证!”
吕后看向萧何。萧何见状,答道:“确有此事。”吕后怒了,你不能撒个谎呀,非要说实话,要处罚萧何。
萧何赶快跟吕后说:“将韩信绑于大钟之内,就是不见天地;以竹竿削尖,刺其心脏,心非首领,竹竿亦非兵刃。”
吕后听闻大喜。韩信就被绑在大钟之内,以竹子刺心而死。
这不正是所谓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规则自己定的,怎么解释都行。古代皇权想要除去一个人,赐再多的丹书铁券,给再多的承诺也没用,想杀,还不就是一下子的事情。
上面这个韩信被吕后所杀的故事版本,奕天觉得是跟正史最贴近的一个版本,也是编写的最用心的一个故事。
根据《史记》的记载,吕后用萧何的计策,将韩信诱入宫中,“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直接就把韩信给砍了。
吕后、萧何、韩信,三人聚齐,斩于钟室,又和大钟有关,完美呀。只是韩信最后说的话不是乞命,而是懊悔:“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而吕后也是“遂夷信三族”。
韩信死时年仅35岁,非常年轻,而且谋略、兵法过人。如果拼寿命,刘、吕根本活不过韩信。他们一死,韩信就无人能敌,无人能制约。韩信万一在那时造反,那汉室的江山就成韩信的了。对于刘邦和吕后来说,是一定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那么,韩信的宿命早已经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