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是孙策的女婿,周瑜逝世后,孙权为何不直接提拔他为大都督?

2020-08-04 19:57:47 作者: 陆逊是孙策的

我们都知道,江东小霸王孙策逝世后,周瑜是名副其实的江东国柱。他为孙吴集团的发展与稳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江东的威望甚至比孙权还要高。而周瑜在识人用人方面,也不由得孙权不佩服。其任职期间为孙权推荐了甘宁、鲁肃两位人才,都可谓之为当世人杰。

周瑜临终前,正在努力筹划讨伐益州刘璋的相关事宜,却在行军途中英年早逝,享年三十五岁。临终前他给孙权上表了一封遗书。原内容如下:

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

这段遗言,表达了三个内容:

第一、对孙吴前途的忧虑,劝勉吴主孙权发愤图强。

天下正值多事之秋,诸侯割据数不胜数,战火硝烟连绵不绝。周瑜虽身染重疾,却时刻在忧虑孙吴的前途。他希望孙权能够登高望远、发愤图强,预先考虑未发生的事,然后才能安逸享受。

第二、交代孙吴的决策转变

起初,周瑜在世的时候,孙吴集团的战略眼光放得很远。不但觊觎荆州的领土,而且一度打算对刘璋用兵,吞并汉川。联合马超夹击曹魏,进而一统中原。可惜未及出兵,周瑜在返回南郡的途中就因病去世了。然而他认为在自己死后,孙吴必须转变之前战略方向,收敛进取之心,遣良将镇守边廷,坐保江东。

第三、大都督的继任人选

启用谁镇守边疆,才能完成保境安民的重任?只有鲁肃,鲁肃是周瑜一手提拔,亲自举荐给孙权的人杰。虽然鲁肃没有周瑜、吕蒙等人的大将之风,但是他知于政事,明于战略,对孙吴绝对忠心。而且鲁肃是孙吴最杰出的外交家,只有用他镇守边疆,才能处理好孙刘两家的关系,对巩固孙吴联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周瑜临终前,想的不是儿女私情,亦不是家族后事,满脑子想的都是国家大事。可见其对孙吴集团忠贞不二、至死不渝。孙权作为孙吴之主,应该为周瑜此举感激涕流。

周瑜的临终遗言,并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在为东吴的未来作长远的打算。这点孙权是非常清楚的。加之在江东集团中,周瑜是孙权最信任与依赖的重臣,同时也是孙权最尊敬的兄长。孙权明知自己才能不如周瑜,看问题不如周瑜深远。所以他没有任何理由去拒绝这样一位“至死不渝”的忠臣良将。

孙权为什么不提拔心腹以及姻亲陆逊?

陆逊出身于陆家大族,在江东的家族影响力非常深远。建安八年,陆逊二十一岁,加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算是孙权集团中的心腹班底了。而且他是孙策的女婿,是孙吴的姻亲。但是!周瑜逝世的时候,陆逊刚好二十七岁,资历尚浅,不如鲁肃老成持重。

周瑜是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其二十一岁跟随孙策南征北讨,创下的军事辉煌无人可比。三十岁的周瑜,已经是遍观江东威望最高的将领了。即便老将程普、黄盖、韩当之辈也遥之而不可及。所以年纪轻轻的周瑜有资格统领众将担任大都督。

然而!当年威望甚高的周瑜担任大都督,仍然有其他将领表示不服,这个人就是老将程普。程普仗着自己是孙吴元老,多次倚老卖老,不服管束。直到后来,才被周瑜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相比陆逊的话,不服的人肯定会更多。在此之前陆逊的功绩仅仅两件事。第一是开仓赈济海昌的饥民。第二是平定了山贼潘临,招揽了两千兵马。这两件事只能算其初出茅庐,不值一提。东吴其他的程普、黄盖、韩当、吕蒙、甘宁、周泰等人,功绩威望无不碾压陆逊。

直到公元222年,陆逊当时已经三十九岁了,此前也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孙权拜其为大都督。可结果如何呢?众将中不服者仍然很多。陆逊决定暂时避开刘备的锋锐“众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之后陆逊的每一个决定,众将皆并力反对。可见众老将对陆逊担任大都督,多持质疑的态度。

陆逊在三十九岁颇有战功的情况下担任大都督,老将不服管束者尚且数不胜数。一个二十七岁毫无表现的陆逊,焉能服众?

孙权也不会傻到让自己的一个幕僚去接管三军统帅。就算没有周瑜举荐鲁肃,后继人员也只会在鲁肃、吕蒙、程普、韩当、黄盖等人中产生。当年的陆逊甚至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