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势之战曹爽率10万大军败于3万蜀军,他或想实施魏版子午谷奇谋

2020-08-05 22:12:29 作者: 兴势之战曹爽

三国时期,曹魏正始五年(244年),辅政的大将军曹爽为了树立威信,发动了征讨蜀汉,夺取汉中的战争,这次曹爽集结的兵力,有6、7万人之说,也有十余万人的说法,不过驻守汉中的王平,所统辖兵力大致在3万人左右,面对强势来袭的魏军,王平指挥得当,最终配合费祎所率援军,在兴势之战中实现对曹爽所部的合围,重创了魏军。

历史记载此战对曹魏打击很大,“关右悉虚耗”,可以说此战多少为蜀汉延续了国祚,此战之后,曹魏多年间不再对蜀汉进行主动军事进攻。

关于兴势之战,历史评价曹爽是无能之人,可以说曹爽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临阵决策失当,致使魏军陷于困境,并遭遇重大损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也不能说是完全无脑的决策,毕竟存在即合理,曹爽率军深入险境也是有合理因素存在的。

后世都说曹爽选择从傥骆道进军汉中,结果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其实也是有利有弊的,只不过是曹爽在具体决策出现了问题。

关中进入汉中的通道主要有四条,除了太过绕远的陈仓古道外,还有三条,东线是子午谷,也就是魏延想要率部由此奇袭长安的路线,但是这条路对于曹魏来说是无用的西线是褒斜道,中间的就是傥骆道,南段叫傥谷,北段叫骆谷。

傥骆道最大的优势是距离最近,但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时期,这套路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加之傥骆道靠近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山高谷深,地理环境复杂。其途中要翻过数座高山,是其他入汉中通道所没有的,由于人烟稀少,所以野兽出没很频繁,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魏军后勤补给压力很大。

在兴势之战中,魏军最大的威胁就是后方补给问题。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是时,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

在傥骆道中,负责魏军后勤补给的氐、羌、以及曹魏征调的民夫以及骡马牲畜,在路途中损失过于严重,而魏军在此集结了大军,这无疑是令人绝望的。

但正是如此,曹爽才选择了这条路,因为经由傥骆道攻取汉中,是蜀汉最无防备的,历史上记载也是如此。

《三国志.王平传》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

当魏军出现在傥骆道时,留守汉中的蜀军将领是很吃惊的,没有防备,有人已经建议退守汉、乐二城,等待援兵了,而这也是曹爽想要的结果,毕竟汉中留守的蜀军兵力不足这不是什么机密,所以说曹爽应该是寄希望于,利用兵力优势,经由蜀汉想不到的傥骆道,在蜀军没有防备之时,攻入汉中。

个人认为,这有点像曹魏版的子午谷奇谋,曹爽想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只是曹爽太自大,没有做二手准备。

多说一点,就是在三国时期,也不仅仅是曹爽选择了从傥骆道进军。

《三国志.姜维传》二十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於淮南,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

《三国志.钟会传》会统十馀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

淮南三叛的时候,姜维北伐,选择的道路就是傥骆道,钟会率大军攻入汉中时,兵分两路,其中一路就是走傥骆道,所以说,选择傥骆道并不完全就是愚蠢的决定。而且在后来的隋唐时代,傥骆道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开发,成为了连接关中和汉中的关键通道。

确定了这一点,再来说说曹爽的失误在那里,你看人家钟会,多么机警,选择兵分两路,没有只走一条路,把自己逼入绝境,曹爽的问题是,他太过自大,所集中的主力部队,并没有采取分兵而进的策略,连牵制汉中蜀军的疑兵都没有布置,而是一股脑扎进了傥骆道。

所以当魏军尚未出谷之时,被抵挡在了兴势,在今陕西洋县东北二十里,其实曹爽就算打定主意,只走傥骆道的话,也完全可以派遣先锋军,先行夺取出谷的关卡,之后大军再深入傥骆道,避免大军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可以说曹爽是太自以为是了,不管不顾就冲了进去,被蜀军挡在兴势,进入不了汉中腹地,得不到当地的补给,只能靠后勤运送,结果就是后勤民夫被累瘫了,可前线依然打不开局面,退军吧,曹爽不想,太丢面子,怎么说这也是自己打的第一次打仗,不退吧,还无法进军,就这么干耗着。

《三国志.王平传》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涪诸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费祎进兵据三岭以截爽,爽争嶮苦战,仅乃得过。所发牛马运转者,死失略尽,羌、胡怨叹,而关右悉虚耗矣。

曹爽在前线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参军杨伟和鼓动曹爽征伐蜀汉的邓飏争执不下,杨伟主张赶快撤军,退出险地,以图再战,可是邓飏不同意,毕竟伐蜀是自己主张的,如若退军,魏军劳师远征,徒劳无果,曹爽如果找替罪羊的话,那么肯定是自己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