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宋著名的逃跑宰相,但是我们不应该嘲笑他

2020-08-25 12:24:58 作者: 他是南宋著名

直到到好长时间以后,陈宜中才在温州清澳一带重新出现,留梦炎这个该死的汉奸,连逃跑的技术都如此低下。与其相比,陈宜中的同志就高明得多了。逃出生天的陈宜中曾痛哭流涕地对至亲说并不是他辜负太皇太后,而是吸取第一次逃跑教训,想多带点东西,打包太费时间,忙晕了头忘了通知大家了。眼看元军入城,他只能放弃水路,从陆路小道逃离了临安。公元1276年二月初五,宋恭帝率百官举行了投降仪式。伯颜取太皇太后谢氏手书的降表,“谕天下州郡降附”,南宋政权至此已实际灭亡。

南宋灭亡了,然陈宜中和皇家的缘分还没有尽,当年六月,单独行动的陆秀夫居然找到了赵昰与赵昺。陆秀夫在福州一起建立了南宋流亡小朝廷,并且他也发现了陈宜中。这个逃跑宰相被发现后,他一脸无辜地乞求谅解,而陆秀夫也原谅了他,带着他去见南宋皇室。南宋流亡小朝廷不仅不追究他之前的逃跑行为,居然还让他重新担任小朝廷的首相……随后到来的张世杰,带来了庞大的水师,从镇江逃离元军的文天祥也来到了,

这些人带给了小朝廷一点点安全感和存在感。不幸的是,张弘范也到了,这位汉籍蒙古人像个狗屁膏药似的紧盯着南宋小朝廷不放。几轮交战下来,小朝廷在陆地上已经站不住脚了,只能出海扬帆远去,潮州、惠州、官富场……似乎远停不下来,

不久以后,在一场海上飓风中,首相陈宜中率领的八百艘战船全都翻了,只有包括他在内的几个人活了下来,其余的都被淹死。这人不光逃跑功夫一流,命也非常硬啊!被水军救起来的陈宜中受够了,他再不想过这种水上颠簸的生活了,他提议小朝廷去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过海外生活。但是没人响应,凭他们这点人,这提议不现实啊!但陈宜中热情高涨,他强烈要求去给大伙儿打前站,先去占城求救兵,当天就匆忙走了。这是他在历史中出现的最后一幕,当他的船开远了,张世杰才想起来,这人从前就逃跑过,派人去追已经来不及了。

这第三次逃跑,终于跑出了新高度,从此他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不光张世杰、陆秀夫、张弘范找不到他,就连接下来的元、明两代史官都不知其所踪。关于他的最终结局,野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他携家眷成功到了占城(今越南境内)。后来元军打到这里,他又奔走到暹罗(即今天泰国),后卒于此,成为当地华侨的先驱。另一种说法是他偷偷地逃回了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并在此终老一生,当地的石井村也曾发现陈宜中陵墓,并经专家考证后确认为真。

纵观陈宜中的生平,行事摇摆不定,徘徊在和与战之间,不能作出决断。他口头上喊出各种豪言壮语,实际上却贪生怕死,没有与元军决一死战的勇气,他算不得圣人,他只是个读书人,在乱世里寻求自保,被推上了高位,视死如归,慷慨就义他做不到,但也无需把这些当成子弹攻击他,也不应该嘲笑他。

毕竟像文天祥那样舍身成仁的人是少数,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内心里至少还保留着知识分子的一丝忠义之心,不管他怎么贪财怕死,但他始终不肯投降元朝,去拿那份出卖祖宗换来的钱,他的后两次逃跑都是为了不做蒙古人的官,他是有底线的。

陈宜中的诗《过吴川极浦亭》曾流传民间:

颠风吹雨过吴川,极浦亭前望远天。

有路可通外屿外,无山堪并首阳巅。

淡去起处潮细长,夜月高时人入眠。

异人北归须记取,平芜尽处一峰园。

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里也能看出来,陈宜中还是爱国的,比起同时代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汉奸如吕文焕、刘整等,他算得上一个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