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很痛心,素有鸿鹄之志的陈胜,不过是秦二世一样的昏君罢了!

2020-08-25 15:25:23 作者: 说来很痛心,

我爱读书,然而我却没生在书香门第,读高中前,家中仅有的藏书便是课本、寒暑假作业、练习册、语文读本,那时读到的文史材料,不是源自课本,便是源自语文读本,但我仍旧如饥似渴地读着,因为读的遍数过多,许多篇章甚至能够倒背如流。

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读到《陈涉世家》的,没错,就是中学语文课本上节选出来的《陈涉世家》。通过这篇名为《陈涉世家》的课文,我了解到,陈胜素有大志,在被老乡们嘲笑时,不气不恼,只是一副哀老乡不幸悲老乡不争的无奈,脱口而出一句千古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多年以后,风云际会,陈胜为陈王,国号张楚。

这便是语文课本中的全部了,看起来,陈胜的故事,就是一个少有大志最终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很完美,很让人羡慕。

多年以后,我如愿地进入岭南的一所大学,课业负担也不再有高中时那么重,图书馆的藏书也异常丰富,我终于可以放肆地读书了,我在图书馆翻到了司马迁的《史记》,慢慢地读着,读到完整版《陈涉世家》时,我彻底惊呆了,三观受到了重大冲击!

原来,素有鸿鹄之志的陈胜,登上王位之后,不过是翻版的秦二世罢了,也是昏君一个!

太意外了!

太难接受了!

众所周知,秦二世胡亥的登基,赖于赵高的神操作,赵高是胡亥的半个老师,因此胡亥对赵高很是信任、比较依赖,对赵高言听计从。

赵高教胡亥杀掉所有有可能威胁胡亥皇位的皇族,胡亥照做了。

赵高教胡亥杀掉蒙恬、李斯这样的国之重臣,胡亥照做了。

赵高教胡亥遇事只跟赵高一人商量对策,胡亥竟然也照做了。

于是,不到两年的时间,便上演了指鹿为马的悲剧,大臣们清楚地知道,胡亥不过是一个昏君,一个傀儡,国家的实际权力,实际上是握在赵高手上的。

当皇帝当到这么被动,已经长大成人的胡亥,怕还是独一份吧。

至于汉之儒宗叔孙通先生对胡亥的一顿神忽悠,只不过是胡亥昏聩的一个细节丰满的注脚罢了。

陈胜之所以能够称王,一要得益于陈胜的野心,二要得益于陈胜遇到风口,三要得益于陈胜遇到了好兄弟吴广,在吴广的帮助下,陈胜得益成功地威慑了900余名徭役,并成功地忽悠900名徭役把脑袋别在腰带上和他一起「创业」,又因为所攻打的州府都没能有效地组织抵抗,陈胜的队伍得以奇迹般地壮大,这真是天赐锦鲤与陈胜。

但陈胜在获得短暂胜利后,就飘飘然了,置真正的忠言于不顾,一心想要称王,耍威风,变得异常昏聩。

项梁、项羽叔侄最重要的谋士范增就曾尖锐地指出,陈胜的最终失败,是必然的,陈胜率先举事,却不拥立楚王后裔来团结楚地百姓,根基不稳,向心力不够,必然其亡也忽。

范增这算是马后炮,事后诸葛亮,身首异处的陈胜已经听不到了。

不过,早在范增之前,张耳、陈馀二人就曾当着陈胜的面指出,陈胜不该称王,而应立六国之后,为己树党,为秦树敌,趁秦与六国之后混战之际,过武关占关中,据关中号令天下,成就帝业。

可惜呀,昏聩的陈胜没有把张耳、陈馀的建议当回事。

陈胜称王后,陈胜的老乡们纷纷投奔过来,并到处宣讲陈胜的陈年旧事,向陈胜属下释放略带敌意的信号,老子当年跟陈王称兄道弟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瞎混呢。

陈胜属下深切地感受到了陈胜老乡们的恶意,便跟陈胜说,你这些老乡啊,嘴巴上没个把门的,什么话当讲什么话不当讲都不知道,任他们这样发展下去,大王您的威严置于何地?

听完属下的话,陈胜的昏聩再一次暴露,陈胜果断地把一个老乡杀掉了,其他老乡见势不妙,纷纷逃之夭夭。由此,所有人都知道了,陈王只要威,不要亲附,也便不再亲近陈胜,把陈胜变做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一个没人愿意亲附的王,能听到真正实用的意见吗,能不迅速地走下坡路吗?

所以,陈胜最终的结局是被本应亲近的车夫所杀,头颅被割。

可悲。

可怜。

可叹。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史记·蒙恬列传》、《史记·李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