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陵墓枕河蹬山玄机,位于不祥之地,因何仍能延续东汉195年?

2020-08-25 22:36:22 作者: 光武帝陵墓枕

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帝王,他出身绿林,凭借自己的雄才伟略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翻王莽新政,重建大汉政权。

建国之后,他又充分发挥自己的治国才能,减轻租税徭役,发放赈济,兴修水利,精减官吏,节省开支,为东汉王朝迎来了繁盛的“光武中兴”。

那么,像刘秀这样一位千载难逢的英明君主,他的陵墓又与其他皇陵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得细细道来。

与历代帝陵相比,光武帝原陵最令世人震惊之处并不在于它的雄伟建筑,也不在于它的奢华陪葬,而在于它颠覆传统观念的陵地选择。

众所周知,在中国一直流传着风水之说,帝王将相们都认为,死后的安葬之地若是祥瑞之地,那么便可福荫后人,保江山永固;反之,若是陵墓选在了不吉利的地方,那么便有可能给子孙后代带来灾祸。

因此,帝王在给陵墓选址的时候都格外谨慎。

根据历代帝王的选址来看,“背山面河”之地更符合风水学说的思想,因为它可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

可是我们发掘光武帝的陵墓却发现,光武帝的原陵竟是“枕河蹬山”的,这让人们感到大惑不解。

光武帝的陵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县白鹤镇,此地古称邙山,古人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说法,由此可见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在此处安葬的帝王将相也是数不胜数,仅东汉帝陵就有五座: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顺帝的定陵、冲帝的怀陵以及灵帝的文陵。

不过,其他四位帝陵皆在邙山之阳,唯有光武帝的原陵坐落在邙山之阴的黄河滩上。按照风水之说,这里可是不祥之地。

为何一代中兴英主在死后要将陵墓选址在这“枕河蹬山”之处呢?这确实有点匪夷所思。

关于光武帝陵墓有悖风水的选址原因,多年来猜测纷纭。其中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这样解释道:刘秀有个儿子不听话,命他向东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却撵鸡。

刘秀生前早就看好了北邙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在临死前“知子莫如父”的刘秀来个正话反说,故意命他把自己葬于黄河之中。他以为这样一来,他儿子就会把他的陵寝置于邙山之巅了。

他传旨王儿来病榻前,嘱曰:“父命中缺水,归天后汝要把父葬于黄河之中,如此才免干渴之苦。”

刘秀本以为自己这样一说,便可得偿所愿,谁知这次王儿一反常态,哭着发誓道:“不孝儿从未聆听过父王之训,如今痛改前非,葬事定遵父嘱。”

刘秀一听,叫苦不迭,无奈君无戏言,于是长叹一声便驾崩了。后来王儿公布遗诏,并征集天下能工巧匠,打造龙舟灵枢。入殓后,便把灵枢抛入滚滚黄河之中。

可是此时发生了怪事,当灵柩落水的瞬间,河水突然呼啸北流,灵柩落处瞬间成为一片平地,并有个陵丘拔地而起,它就是今天看到的原陵。

据说原陵虽然置于黄河滩上,但历来黄河泛滥从未被浸害过。

上述民间传说只是因为人们无法解释原陵的违反常理做法而编造出来的故事,并不能当成历史事实。所以,要弄清光武帝陵墓反常选址的真相,我们还得进一步探究下去。

事实上,汉光武帝的陵墓是从公元50年开始修建的,当时刘秀尚且在世,也就是说,陵墓的地址是他自己选择的。

刘秀明知“枕山蹬河”的建陵方式有悖风水,为何还要在北邙山与黄河之间修建自己的陵墓呢?

关于原陵选址的真正原因,历史上自然没有确切记载。不过根据史料我们可知,刘秀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君主,一向爱民如子,不忍克扣百姓。

据说,他曾对负责修建陵园的窦融说过这样一段话,他的陵园要“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

意思是说建陵占地不要越过二三顷,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让雨水排出就行了。这完全符合了原陵的规模和位置。

临终前刘秀又再次下旨强调:我在世时无益于天下平民百姓,丧葬时应像文帝那样陪葬以瓦器,不要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要因山为陵,不起坟堆。各地刺史及其他官吏要忠于职守,不要来京奔丧,也不要递送吊唁奏章。

所以,他的陵园在营造之初,并无任何奢华的建筑。甚至就连现在我们看到的园中柏树,还是在隋唐时期栽植的。

由此可以猜想,光武帝如此修建陵墓的真正原因极其有可能是出于节俭开支的考虑。不过说到此处,很多人可能又会提出疑问:从我们现在看到的原陵陵园来看,可看不出任何节俭的痕迹啊!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陪葬,这里都堪称豪华,后来甚至还因此遭到盗墓呢!

关于这一点,是可以解释的。因为从汉朝初期开始,关于皇陵的建制都有一定的制度所遵循,所以即使刘秀不想在自己的坟墓上奢侈浪费,也逃不出传统和后代的孝顺。

尽管刘秀生前一再嘱咐“一切从简,不要浪费”,可是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汉明帝又下令重建陵墓,将原陵建造得奢华无比,完全辜负了汉光武帝最初的一片爱民苦心。

汉明帝替光武帝重新翻修原陵,自以为尽了一片孝心,为父亲赢得了死后风光,却没想到,正是如此奢华宏伟的改造,害得原陵遭受了盗墓贼的侵扰。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