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名将,却给皇帝出了个馊主意,被流放

2020-08-26 15:29:39 作者: 说“犯我强汉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做“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中,是表明其击退北匈奴,斩杀他们首领郅支单于的功绩。如今读来,依旧热血沸腾!

汉匈两国有着上百年的战争史,尽管此时的匈奴已经衰弱,但能够斩杀他们的单于,这在汉匈战争史上尚属首次,陈汤居功至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将,除了斩杀郅支单于这个功绩外,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了,其一生更可以说几乎就是劣迹斑斑,一身污名。

陈汤虽然很有才华,可品行却一直都不是很好。

他年轻时被举荐为了茂才(秀才),却因为父亲去世没有奔丧,被论罪下了大狱。在斩杀了郅支单于后,《汉书》说他:“汤素贪,所卤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原来,他是个特别贪财的人,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竟然没有依法上缴。另外《汉书》中还有很多起陈汤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官职的记录。

不过,皇帝和历史都原谅了他的这些小毛病,毕竟,比起斩杀匈奴单于这样的丰功伟绩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公元前33年,汉成帝即位,次年便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寝了,那便是延陵。然而十年后,延陵已耗资亿万,汉成帝却发现,延陵与秦公陵相距太近,秦公陵高达的封土对延陵的布局颇有影响,于是汉成帝决定另选一址,为自己再建一座比延陵更为宏大的陵寝,昌陵。

陈汤和皇陵的营建者解万年关系很好,于是这解万年就给陈汤指了条发财好路子,说:“汉家皇帝历来注重陵寝的营造,历史上但凡是为皇帝营造陵寝的人,都会加官进爵。”他建议陈汤向皇帝请求搬到陵区附近,皇帝一定会赐予他田宅的。

陈汤听后觉得有利可图,便密奏汉成帝,建议在昌陵设置昌陵邑,迁徙天下的富户去充实昌陵邑。并且,还向汉成帝表示,自己愿意和家人搬迁到昌陵邑中,为天下人做个表率。

汉成帝一听大喜,便采纳了陈汤的建议,同时也如他所愿,赐予了他良田美宅。

汉朝自汉高祖刘邦的长陵起,就一直有为守护帝王陵寝而设置的陵邑。这陵邑有啥作用呢?一来是为了侍奉陵园,二来是为了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经过一百五十多年,到汉宣帝的杜陵,汉朝一共设置了七个陵邑。这些个陵邑都成了国都长安的卫星城市,人口都在二十万左右,汉武帝的茂陵邑人口更是超过了当时长安城的人口,达到了近三十万人。

不过到了汉元帝时,战国时期六国的宗族势力早已不复存在,陵邑的设置对巩固中央政权已不再有作用,反倒让百姓流离破产,引发社会动荡。所以,汉元帝在修建自己的陵寝时就曾下诏,明确规定不准再设置陵邑。然而,汉成帝不但要给自己修筑第二座陵寝,还在陈汤的怂恿下,设置昌陵邑。

为修建昌陵,朝廷动用了数万的工人。汉成帝更是迁徙了五千户富豪到昌陵邑去侍奉陵园。为鼓励朝臣也迁往昌陵邑中,他还专门给列侯、将军们划分了墓地和宅邸。

由于昌陵所在的地方地势较低,所以在修建时必须要先将其垫高,如此一来直接就导致了营造费用的剧增,史书上的记载是:“取土东山,且于谷同贾。”意思就是说泥土的价格都赶上粮食的价格了。于是,昌陵仅仅建造了五年,汉朝便已经是“天下虚耗,百姓罢劳”,最终在朝野上下的一片反对声中,汉成帝不得不停止了建造。

皇帝做了错事,责任自然要出馊主意的臣子来承担,于是乎,陈汤和解万年都被流放到了敦煌。一直到汉哀帝时,由于感念陈汤斩杀匈奴单于之功,他这才得以回到长安,最后死在了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