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并不姓刘,他本姓寇,祖上罗侯寇氏在长沙郡也是个大士族。在刘备投靠刘表暂居荆州的时候被刘备收为养子,所以改姓刘。
关于被收养子还有个典故流传至今:
相传刘备计取樊城,大败曹仁之后与樊城县令刘泌共庆战绩之时,见刘泌一侧站立着一器宇轩昂的英俊少年,问起姓名,乃知是刘泌之甥寇封。宴间,随军厨役上菜时不慎,将肉块遗落在地,寇封竟随手拣起,转身丢入口中,引起刘备的赞赏,遂收为义子,改名为刘封。
事后刘备问及刘封:“何以见肉落地,不去灰沙,不责下人,随口吞食,是何意也?”刘封答曰:“身为将吏,应时时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士卒厨役,终日劳累,爱之有余,偶有过失,安忍叱斥。”刘封的仁人之说,甚合备意,父子情从此建立。此事经传至军厨,莫不为之感动。
刘封的品性深得刘备喜爱,因为当时刘备颠沛流离半生,还没有得子,因此被当做接班人来培养。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阿斗出生,家业当然要留给亲儿子,所以刘封失去了接班的机会,即使这样,刘封的待遇也还不差,刘备表面上还是关爱有加,被当做独当一面的将领来培养。
在随后平定益州之战中刘封表现过人,被封为副军中郎将,在刘备手下已经是高级武官。此时的魏延刚升牙门将军、黄忠为讨虏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
《三国志》记载:时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泝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旣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刘备平定益州后,派遣归附的益州将领孟达向北进军攻下房陵,派遣刘封前去统领孟达的军队,在上庸跟孟达会合。上庸太守申耽无力抵抗,于是率众投降,刘备将刘封和孟达留下负责防守上庸。被封为副军将军的刘封,他是实际上成了三郡的军政一把手。
此时的刘备势力也达到了顶峰,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天府之国”,三足鼎立大势形成,手下文武云集,兵力雄厚。荆州交给了关羽,上庸地区交给了刘封,可见此时的刘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老话说的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是这个任命,最终却牺牲了刘峰的大好年华!刘封最后被刘备、诸葛亮处死的原因只有两条:
1、关羽败走麦城,不主动救援。
2、在和孟达相处时,欺压使其反叛,最终丢掉了三郡。
我们试着分析下当时刘封的处境,再来看看他应该承担的罪责。
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伐魏,进展顺利,将曹仁包围在樊城、襄阳一带,眼看就要胜利,隆中对的预言似乎就要实现,在此期间,关羽由于兵力不够,多次要求刘封、孟达派兵援助,但刘孟二人却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理由,拒绝了关羽,谁料到最后局势逆转,关羽兵败被杀。
这件事,历来是刘封被诟病的重要原因。
刘封、孟达的理由很简单,也很现实。上庸是什么时候平定的?公元219年后半年。而关羽攻打樊城兵败,也是后半年,而求救的时间,应该是冬天。而此时的上庸是什么情况?刘封和孟达所率领的部队从房陵打到上庸,即便不考虑消耗,也是一支疲惫之师,迫切需要休整。
再者说,当地豪族申耽、申仪是心向曹魏的,这点在之后孟达带魏兵来攻后,他们立即反水上表现得清清楚楚,如果刘封派兵援助关羽,就有可能后院着火,得不偿失。拿下了襄樊是关羽的功劳,但是丢了上庸三郡却是刘封的失职,刘封不能不全盘考虑后果。
关羽出征之前并没有事先跟刘备或者更直接些的刘封打招呼,遇到了困难才想到刘封。两人一个是刘备的义弟、一个是刘备的义子,在当时并没有统属权,而不经过刘备批准擅自调上庸之兵出征,从程序上看也不合规定,出了篓子也是失职之罪。
即便是刘封在救援上有过错,可是关羽的大意失荆州,罪责是各方面都有的,说起来糜芳、傅士仁的背后捅刀子,包括关羽自身的过错,都比刘封的罪责要大。
了解完对于关羽的救援事宜,我们再来分析下刘封的第二条罪责:欺压孟达,使其背叛。是怎么回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孟达与刘封不和,刘封夺取了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孟达一方面害怕刘备治罪,另一方面又对刘封十分忿恨,于是修书一封给刘备,然后率领部曲投降曹魏。
《三国志·刘封传》: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我们再来看看《魏略》里记载的孟达给刘备辞表的详细内容:
达辞先主表曰:“伏惟殿下将建伊、吕之业,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创,假势吴、楚,是以有为之士深覩归趣。臣委质已来,愆戾山积,臣犹自知,况于君乎!今王朝以兴,英俊鳞集,臣内无辅佐之器,外无将领之才,列次功臣,诚自愧也。臣闻范蠡识微,浮于五湖;咎犯谢罪,逡巡于河上。夫际会之间,请命乞身。何则?欲洁去就之分也。况臣卑鄙,无元功巨勋,自系于时,窃慕前贤,早思远耻。昔申生至孝见疑于亲,子胥至忠见诛于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乐毅破齐而遭谗佞,臣每读其书,未甞不慷慨流涕,而亲当其事,益以伤绝。何者?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伏想殿下圣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举。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臣每闲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于君子,愿君王勉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