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亲吗?请读这个人写给自己儿子的信件!

2020-08-26 17:26:47 作者: 想知道如何做

就像是王阳明所说的那样,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身心合一。但放眼人世间,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唯其难得,所以可贵。今天要说的这个人,正是这方面的榜样和楷模。

东汉末年,因外戚、宦官专权,导致内乱频仍,朝野上下,更是遍地哀鸿。那时的普通百姓,还不如一叶小小的浮萍,随时都可能丧命于战火乱兵之中。但不论是手握重兵的袁绍、还是席卷天下的黄巾军,却都对一位老儒生礼敬有加。均想把他招致麾下,并以此笼络人心。

这个人就是郑玄。他是山东高密人。少年时代,虽然家境不错,但他却无意去赚大钱、做大官。反而一心苦读,以历代先哲精神激励自己,立志做一名弘扬圣贤事业的人。十二岁时,郑曾随母回家省亲,当时,客人很多,都身穿华美的服饰,谈吐优雅,郑玄却看而不见、听而不闻,一点也不羡慕。母亲私下多次督促,要郑玄仿效他们,郑玄却说:“这不是我的志向,我不愿意去做这些事。”

郑玄年轻时虽然做过政府的小吏,但他却时常以学习经典为主业,并四处求学。在近20年的游历中,他遍访名师,苦研各种典籍要义。朝廷最乱的时候,他索性辞官不做,客居他乡,闭门不出,一心注述经典。算起来,不论是《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还是《周官》、《礼记》、《左氏春秋》,数十年积累下来,郑玄都作了详细的注释和理解,其学问在当时无人能及。

后来,因郑的名声太大,当权公卿多次征召,他都辞官不受。在他快70岁时,有次病重,考虑到自己的后事,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书信,自述平生求学求道之路,不以产业为意,希望儿子能亲近君子,做个好人,语言质朴,真感真切。在历代家书中,郑玄的这篇《戒子书》,都被视为千古佳作,其价值一点也不逊于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或者诸葛亮的《诫子书》。

因篇幅过长,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从网上脑补。本文只就其要点加以概括,以飨读者。在信中,郑玄主要陈述了自己数十年求学之艰难不易。尤其提到,当年在大师马融门下学习时,三年都未能见到其面。没有对道的执着坚持,普通人很难忍受如此磨难。

谦虚的郑玄,在信中还说,自己并不是当官的材料,平生志业,只想能够阐述先圣本来的意思,把百家学说整理好。所以,每次朝廷征辟,他都没有听命。等自己到了这把年纪,身体也不行了,想到家中一切事务,以后都需要自己的这位独子来一力承担,心中就有无限感慨。

尽管如此,郑玄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要以君子之道自勉,勤加钻研,时刻不能放松自身修养的提高,并按照自己的志向树立德行。他还告诫说,不要太在意饮食与衣服,节俭为主。在书信末尾,郑玄还说,如果你听不进我的话,那就算了吧。

通篇信件,都体现了郑玄的一片慈爱之情。他没有给儿子提过多的要求,仅希望儿子能够坚持君子之道。郑玄谈了那么多自己的经历,又何尝不是想给他树立一个榜样,希望儿子能够继承家学呢!最值得称道的是,作为父亲写给儿子的信件,郑玄一点也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气质,反而把儿子平等对待,絮絮而谈,深得中庸之道,体现了真儒者的深厚修养与广阔胸怀。

千载而下,不论谁去读此篇文章,犹能深感其情,似见其面,如闻其音。如果可能,请那些为人父母者,寻来读一下,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启迪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