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一时期的越国在干什么呢?很遗憾越国完全脱离了变法这个时代主题,仍处于旧制度的严重束缚之下,生产力和战斗力迟迟得不到释放。事实上越国中衰的迹象在越国灭吴之后的全盛时期就已表现出来:志得意满的勾践不再锐意进取,还将数百里的土地主动割让给楚国等诸侯国。特别是淮上之地的赠送无异于表明越国就安心在吴越之地做一个土霸王。
这种不思进取而远离中原先进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制度的心态使得勾践变得日益刚愎自用。固守一隅之地的越国就此逐渐中断了与中原国家的交往,走上了一条闭关自守的道路,对其他国家的变法革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勾践死后越国王室宗族经常发生内乱。尤其是在越王朱勾发动政变弑君杀父篡位后越国连续发生几代内乱弑君篡位的恶行。
公元前411年在位37年的朱勾去世,他的儿子越王翳继位。越王翳七年(公元前404年)越王翳凭借强盛的军事实力趁齐国执政者田和地位尚不稳固之际发兵讨伐齐国。当时位于如今山东枣庄的缯国倚仗齐国的势力轻视越国。越王翳一战将缯国攻灭。越王翳二十年(公元前391年)齐国的实际执政者田和将名义上的国君齐康公迁于海岛,从而夺取了整个齐国。
越王翳二十五年(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氏齐国为诸侯。田氏齐国在内部得以安定之后就对越国都城琅琊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齐国开始和楚国联合打压越国,与此同时吴国的旧贵族们正图谋复仇。越国的都城琅琊位于如今的山东境内,远离越国的核心区域。当初越王勾践灭吴后一直向北推进才得以建都与此,然而随着齐、楚两国的威胁越来越大已使琅琊变得不再安全。
越王翳三十三年(公元前378年)不得不迁都于吴(今江苏苏州),以此加强对吴越地区的控制。同时北方的越人开始大批返回江南,甚至有一部分越人开始迁居到岭南。当然迁都并不意味着越国就放弃了琅琊,事实上在后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琅琊依然是越国的北部重镇。迁都之后的越王翳开始疑神疑鬼,越王翳的弟弟豫趁机在越王翳面前构陷王子,从而使越王翳一连杀了三个王子。
随后豫又挑唆越王翳把太子诸咎也除掉,但却遭到了越王翳的拒绝。诸咎听说这件事后索性发动叛乱赶走了豫,随后又索性发动政变把父王翳给杀了。弑君篡位的诸咎在越国并不得人心,所以他也在不久之后被越国人杀了。越国就此陷入了到内乱状态:从“诸咎之乱”以后越国贵族之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
越王无疆听从了齐国使者的建议:放弃齐国,攻打楚国。楚威王则集中兵力迎击越军,大败越军,击杀了无疆,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然后在长江边的石头山(今南京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今江苏南京)。越国经楚国这次打击之后分崩离析,各王族子弟们相争权位,但后来大多都降服于楚。另有一少部分无疆的后代率领族人迁徙至浙江南部和福建。
这支南迁的越人建立了闽越、东越等政权。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这些越人后裔建立的小政权也纷纷被兼并。秦王朝在越人的故地建立起一系列郡县。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越人后裔也像六国后裔一样举兵反秦。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统一了全国的汉高祖刘邦册立勾践的后代无诸为闽越王,让他代替中央管理闽越地区。无诸在后来刘邦铲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并未受到波及。
刘邦铲除异姓王主要针对的是位于的中原地区韩信、彭越、英布等人,至于越地在刘邦看来对汉王朝几乎不存在太大威胁。越人由此得以保留自己的封国,尽管需要臣服于汉王朝,但实际上仍保留了相当的自主权。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3年)汉惠帝又册封勾践的另一个后裔驺摇为东海王。驺摇把封国的都城定在东瓯(今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在西汉时期驺摇被称为东瓯王。
到了汉武帝时期东瓯和闽越开战,汉武帝以”劝架“的名义出兵把他们都灭了。至此越人建立的政权彻底归顺汉朝,越人故地就此成为汉朝会稽郡的一部分,越人也大部分被迁徙到了江淮一带。越人的政权从公元前2032年越国第一代国君于越受封到公元前138年东瓯、闽越被并入汉朝郡县为止维持了近1900年,在此之后越人逐渐被汉文化所融合同化。
伴随着越国王族的内乱,人才的匮乏也日益严重:在越王勾践以后越国再也没有出现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而在家天下的时代君主的水平对国家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而且越国连续发生了多次弑君事件,一系列的政治动荡造成了人心浮动。战国时期各国争相笼络人才,所以这一时期涌现出苏秦、商鞅、孙膑、张仪、公孙衍、乐毅、申不害等大佬。然而越国由始至终再也没拿得出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