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之后越国是怎么消失的

2020-08-27 02:04:34 作者: 勾践灭吴之后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人们所耳熟能详的,然而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呢?为什么身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代霸主的越国未能入围战国七雄之列呢?越国最终又是如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呢?越国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呢?我们不妨带着这些疑问回顾一下越国的历史。据《吴越春秋》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国君主是华夏先祖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

相传当年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华夏各部族奉为部族联盟的共主。大禹成为天下共主之后为彰显自己的权威就带着大队人马巡游天下。当大禹一行到达会稽山下时曾在此地朝见四方诸侯。大禹死后其子夏启废除部族联盟酋长的禅让制传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夏启的行为引起了一些部族的不满。到了夏启的孙子姒相在位时期有穷氏族的首领后羿夺取了夏朝的王位。

后来后羿被自己的家臣寒浞所杀,寒浞又被姒相之子少康所杀。至此夏朝失去的王位又被少康所恢复。少康复国之后就感觉到还是有一部分部族对夏朝的统治感到不满。为此少康一方面镇压那些不服从自己的部族,另一方面也在酝酿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把自己的子弟分封到外地,这样万一要是哪天都城被反叛的部族所攻陷,那么至少还能保证大禹后代的香火延续。

少康有个小儿子叫于越。少康把这个小儿子分封在了当初大禹朝见诸侯的会稽山一带,从此于越的后代就管自己的封国叫做“于越国”或直接简称“越国”。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传统的史书对此并没明确统一的记载,根据我国目前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断大致可能是在公元前2032年。越国的历史其实远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国更悠久:其他诸侯国多是武王伐纣之后周天子册封的,而越国则是夏朝少康所册封的。

越国的王族出自于大禹后裔,但由于长期生活在远离中原的地区就逐渐和当地民族融合同化,久而久之越国也就被中原诸侯视为南蛮。越国的早期历史处于一种晦涩不明的状态,直到于越第三十八代孙允常在位时期越国才开始兴盛起来。允常死后其子勾践继任越王之位。越王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于是出兵攻打越国。

吴王阖闾在此战中负伤身亡。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打败了勾践,勾践不得不忍辱负重向吴国求和。之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卧薪尝胆的勾践在经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后终于得以一举灭吴。勾践在灭吴之后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这时越国的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东濒东海,西达今皖淮、赣鄱。越国由此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国。

到了战国时代初期越国的国力还是比较强大的,以致于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的《墨子》中明确记载着”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楚、晋、越“。勾践之子鹿郢和勾践之孙不寿在位时期延续了越国的霸主地位。公元前448年太子朱勾发动政变推翻了父王不寿的统治。朱勾是越王勾践之后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的君王。朱勾在位期间把都城迁到了琅琊,决定跟中原大国争霸。

此后朱勾连续并吞了滕国(山东滕州)、郯国(山东郯城)。当时楚国也在山东地区搞扩张,所以越国灭掉滕国和郯国之后与楚国的矛盾就激化了。这时的越国仍是与魏、楚、齐并列的天下四大强国,这时日后一统天下的秦国还排不上号。然而到战国中期随着秦、赵等国相继崛起之后七雄在选择自己盟友时甚至考虑到了中山国和宋国这样的二流国家,但都没考虑过曾一度称霸的越国。

战国在表面上和春秋一样都是诸侯割据争雄,那么为什么要将其划分为两个时代呢?事实上春秋和战国的主题是不同的:春秋时代的主题是争霸——诸侯国尽管架空了周天子的权力,然而实际上各国所要维护的仍是传统的周礼所规范的礼乐秩序,只不过礼乐制度的具体实施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时代的主题是变法——各国竞相改革传统体制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这时各国已不再满足于当一个号令天下的盟主,而是纷纷将混一天下提上议事日程。春秋时代诸侯之间的争霸尽管也存在灭国战,但主流还是争夺霸权;然而到了战国时代列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是生死存亡之争。在这一时代列国相继变法改革: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韩国有申不害变法、齐国有邹忌变法、赵国有胡服骑射、秦国有商鞅变法......一时间列国竞逐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