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上台以后,对他的父亲雍正皇帝当政的时候,打击过的那些叔叔伯伯们,进行了两轮大赦。
(乾隆画像)
一轮是在乾隆二年,乾隆赦免了一些在“九子夺嫡”中,虽然和雍正为敌,但并不是主角的叔叔伯伯,并且给予了他们一定的封赏。
比如对已经于雍正十年去世的三伯胤祉进行了追谥,还把他的儿子弘暻封为贝子。再比如在这一年,他又释放了十叔胤?,还封他为辅国公。他去世后,乾隆还以高一级的贝子品级进行祭葬。
有一些叔叔伯伯虽然是和雍正争夺皇位的主角,但由于并非太敌对,民间对他们也很同情。因此,乾隆也于这一年赦免了他们。比如十四叔胤禵,乾隆不但释放了他,还封他为辅国公。十年后还升为贝勒,后来又升为郡王。
大伯胤禔,乾隆虽然并没有赦免他,但是封他的儿子为将军,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恩惠。
(胤禵画像)
二轮是在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再次赦免那些与雍正敌对得很厉害,被雍正认为是死对头叔叔伯伯们。
比如八叔胤禩。当年雍正不仅剥夺了他的一切,而且还给他改名侮辱性的“阿其那”。对他的儿子也改了个恶毒的名字,把他们都逐出宗籍。乾隆二年,乾隆取消了他儿子那个恶毒的名字,重新录入玉牒,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又取消了胤禩“阿其那”这个恶毒的名字,也把他录入玉牒。当然了,这时候胤禩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比如九叔胤禟。当年胤禟并没有直接和雍正争夺皇位,但他绝对是主角。他出钱又出力,帮助胤禩及胤禵争夺皇位,所以雍正对他恨之入骨。对他的处理,也和对胤禩一样,不但给他改了一个侮辱性的“赛思黑”的恶毒的名字,而且也把他和他儿子逐出宗籍。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下令恢复胤禟的原名,把他们父子重新录入玉牒。
以上就是乾隆上台后,处理与他父亲雍正争夺过皇位的叔叔伯伯们的方式。虽然说时间有先后,做法有轻重缓急,但至少他对他们都进行了全部的赦免,有一部分人还得到了升迁。
(胤禟画像)
照理说,雍正皇帝是乾隆皇帝的父亲,乾隆之所以获得皇位,就是因为雍正获得了皇位。如果雍正没有获得皇位,乾隆也不可能获得皇位。如果证明雍正获得皇位是错误的,也就证明了乾隆获得皇位是错误的。
既然如此,乾隆为什么要否定雍正的做法呢?否定雍正的做法,不就是否定了自己获得皇位的必然性吗?
当然了,首先我们要明白,乾隆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进行家族内部的和解。而且乾隆在这时候进行家族内部的和解,也是非常恰当的。
从后金开始到后来的清朝建立,再到入关成为中国之主,清朝的政体有一个从皇室集体执政,到皇权独大的过程。雍正皇帝对兄弟们的打压,实际上就是在实现消灭皇室集体执政,实行皇权独大的过程。
经过雍正的强力打压,以及乾隆皇帝的统治,清朝已经完全实行了皇权制,皇室成员在朝廷中也许还会发挥作用,但是已经无法对政局有任何影响。整个朝廷已经实现了由皇帝说了算。
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皇帝对皇室成员的赦免,不但可以消弭在削权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同时还会体现“皇恩浩荡”。也就是说,皇室成员所获得的利益,都是由皇帝给予的,而且是由当朝皇帝乾隆给予的。这样一来,中央集权,将得到再一次的加强。
那么,乾隆又是如何解决他这样做会产生得位不正的疑虑的呢?
乾隆的做法就是,他在当皇帝以后,一直宣扬当年康熙皇帝首先是看上了他,认为他是一个最好的皇位继承人。因此才传位给雍正,希望通过雍正传位给乾隆。也就是说,雍正之所以能够当皇帝,实际上是得益于乾隆。如果没有乾隆的存在,雍正也不大可能当皇帝。
既然有了这个逻辑,那么,就算是否定雍正,纠正他当皇帝期间的错误做法,也就无所谓了,反而更能体现乾隆的英明神武,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