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米公祠

2020-08-27 11:19:56 作者: 拜谒米公祠

本文转自【环球网-文旅频道】;

【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米芾,祖籍山西,出生湖北襄阳。米公祠是纪念这位北宋大书法家的祠宇,白墙乌瓦,牌楼醒目,一壁耸起于汉江北畔的大道边。米芾名号多,自觉着“米颠”最能体现。

登高阶而入,百年银杏、雌雄丹桂、飞檐高堂沿中轴而立,东西南北苑曲桥清池、翘角廊亭、奇石碑刻四方围合,酷似学生的临帖格子,规整有序,这大概是中华汉字方正的轮廓和中华文化中庸的态度吧。

小时候学过书法,其中常识一直储存,在特定的状态里提领出来,开心享用!突发奇问,狂怪不羁的米颠,能被这规矩的庭院困住?雨天空寂的庭院被发酵涨满,幽幽秘秘,历史云烟四处漂移,瞬间淹没了一个鬼使神差的疑问。穿越斯时,米芾在汉水的哺育下,七岁,习书法、阅金经,十岁,写碑刻、临名帖,十八岁,入朝堂、多迁徙,三十岁,访苏轼、采众长。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未尝半刻废书也。如此如此,米芾大字行书飞雾如烟,疾风骤雨,肆如锋芒,沉着飞翥,二王之后,鳌头独立。

拜殿潮湿昏暗,乌云压住天窗,米芾的水墨肖像因勾勒极简,又正对大门,并没有让视觉陷入混沌,甚至能触摸到他的脸,一副秀骨清相。四十年宦海辗转,虽官阶不高,却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如此德行洁癖之人,一身清癯,一念缘起,纯粹出于对美德的癖好,似乎也只有这样才配得上老百姓的好口碑。拜殿当然要拜读其人事迹,那些悬于墙上柱上的赞誉,我一一读出声来,“颠不可及”“妙不得笔”“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这种感觉像捧着一书长卷,缓缓打开,从找回镇定的呼吸开始,滤掉昏暗、杂音、浮躁。沉渣去净,恍然惊醒,一个人的艺术造诣被认可被推崇,必然来自四方之形的家园循循孕育出的处事边界。

碑廊环绕回旋,100多块拓本碑刻列出高高低低的身影,有的花了脸,有的断了骨,边看边叹中,身心便被卷进去了,这些分明是一群活着的生命。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赵子昂等一众文人雅士,长歌当哭为哪般?是多愁善感的伤春悲秋?是忧国忧民的侠骨柔情?钻入时空,古衣长袖,掌一盏灯,温一壶酒,拖住下巴,好好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老房有近水护身,东苑西苑皆有池水领衔,沿曲道弯转,花丛竹坞中,雨线如珠,敲响青潭,隐隐雾绕。“微雨过江来,烦襟为一开”,米芾的诗道尽了烦恼人的心境,经过大江大河的洗礼,将贪念嗔痴洗于无形。对于先人贤人圣人家里的水,更是主动依傍,一心一念想做青白的小鲤,永远游弋于低低的水中,让粼粼之波漾去无我无忧。自己虽不是土长,如若也生出一支圭笔,用此中好水研墨,不知会不会弄出个和身怀山水的诸葛亮、杜甫、孟浩然、张继、皮日休一样的万代千秋。

夏天的雨,来去匆匆,天晴雨住。回首处,米芾石像端立宝晋斋前庭,如承泽露,飞洒美须,光沁旧袍,焕然明朗,他守护家园,与汉江为伴,慈眉善目地福泽后人了。2011年襄阳荣获“中国书法名城”称号,八方习书之人纷沓而至切磋墨宝,如今,米公祠成了中国研究书法最精彩最浓缩的课堂。(文图:米广弘 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