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大战,曹操兵败回许都,刘备得汉中,晋升汉中王,司马懿献计,联合东吴伐荆州,瓜分蜀地。孙权欲与关公联姻,结秦晋之好,共抗曹操。关公怒叱使者言,"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孙权大怒,召诸臣商议取荆州,谋士步骘献计,让曹操先伐荆州,东吴趁关公不在,暗取荆州。孔明探得曹操结连东吴取荆州的消息,令关公兵伐樊城。
关公为何不与孙权联姻,结秦晋之好,共抗曹操?
关公为人武勇高傲。关公武艺高强,通谋略,在三国群英将领中,位列前茅,战场上罕有对手。关公为人高傲自满,认为凭自己的能力,不用联合东吴,也可以对抗曹操。关公早将孔明将荆州重担交付他时所说的话,东联孙吴,北拒曹操。
关公看不起江东群臣。关公眼中看不起江东群臣,关公单刀赴东吴所设的鸿门宴,安然而归,更加看不起江东群臣。
三国纷争,各争领地,刘备娶孙权亲妹,东吴与蜀汉互为姻亲,在政治利益面前,什么都不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与盟友,只有永恒的政治利益。孙权为东吴整体防御体系,一直想通过外交手段,让刘备还荆州,刘备一直在拖延。现在刘备已得巴蜀,也不信守诺言,归还荆州与东吴。孙权决定联曹抗蜀。
关公兵伐襄阳,与魏军对阵,斩魏将夏侯存、关平斩魏将翟元,蜀军得襄阳城。曹仁兵退守樊城。随军司马王甫建议关公防东吴偷袭,又言糜芳、傅士守关隘恐不得力,关公令潘浚守荆州。王甫言潘浚为人贪利多忌不可靠,让关公选忠诚廉直的赵累。关公以既然做好决定,不必更改,不听王甫忠言。关公令王甫沿江设烽火台,以传示警。关公兵围樊篱城,曹仁向曹操求救,曹操令于禁、庞德起七路精兵,援助樊城。
关公不听王甫的忠言,独断专行又高傲的个性,为自己身亡埋下隐患。
庞德与关公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双方休息后,大战五十多回合,庞德放冷箭,关公手臂中箭,关平马到,救父回营。庞德回马赶来,于禁恐庞德得了斩杀关公的大功,急令鸣金收兵。关公受伤,休战休息,庞德搦战十日,向于禁献计,率领七军,冲入蜀营,可解樊城之危。于禁恐庞德成功,不肯动兵。
庞德大战关羽,于禁为何不让庞德立功?
曹操兵伐张绣,张绣投降曹操,曹操玩其婶,张绣叛变,于禁斩杀违纪军士,被夏侯惇诬陷叛变,曹操来时,于禁不为自己辩解,仍坚守自己的工作本份,做好阻击张绣军的准备工作,当张绣军杀来,于禁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冲向敌阵,诸将一拥而上,打败张绣叛军,被曹操称为古之良将,封侯。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事中,屡立战功,官至上将军。庞德是马超的副将,勇武过人,曹操征讨张鲁,收服庞德,庞德知恩图报,誓死报曹操大恩。
于禁不让庞德立大功主要是:怕庞德立大功,影响自己的声望地位。于禁身为五子良将,在外姓将领中,深受曹操敬重与信任。庞德只是新降将领,庞德未与关公开战之前,带着一副棺木,准备给自己与关羽。庞德这次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对战关羽,于禁怕庞德立大功,影响自己的声望与地位。外姓将领与外姓降将间的矛盾。曹军山头林立,曹氏亲族将领派系,外姓将领派系,外姓降将派系,三大派系因军中利益,家族利益,相互勾心斗角,曹家子弟兵将领看不起外姓将领,外姓将领看不起外姓降将。于禁身为外姓将领,对新降服的庞德看不顺眼,不想让他立大功。这种情绪,在当今企事业单位中,很常见。年纪大的于禁变得功利,不以国家大局为重。张辽身为五子良将之首,与李典有私人恩怨,但为国家大义,说服李典,同心协力,对抗江东的侵犯。年青的于禁官职不高,却有古之良将风范,公私分明,以国家大局为重。身居高位的于禁变得功利,以自身私利为重,不顾国家大局,打击自己的战友。
曹军将领间的不和,为曹军的失败埋入了隐患,成就了关公水淹七军,威震海内,声名达到顶峰。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