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堂邑侯陈午,父亲陈禄,祖父陈婴。陈婴本是项羽的部下,项羽死后才投靠了刘邦。刘邦出于收买人心的目的,封陈婴为堂邑侯,食邑六百户,也就是个不太入流的侯爵,仅比关内侯强那么一点。后来陈婴做了西汉诸侯国楚国的国相,因为监视有功,增加到一千八百户,在汉初的一百多列侯里面也排在末尾。长公主招亲
这样的情况在第三代堂邑侯陈午这里却转了个弯。陈午成年那会正好赶上了汉文帝的长女馆陶公主出阁,因为这个女儿跟随自己在边疆受过苦,等到了长安继承皇位后,汉文帝夫妇对这个女儿格外宠爱,这也造成了她霸道强势的性格。为了给女儿找个好夫家,汉文帝为此伤透了脑筋。他几乎寻遍了贵勋之家,都没有发现一个适合自己女儿的夫婿。
无奈将目光投向了那些不入流的贵族之家。于是刚死了亲爹,当上堂邑侯的陈午进入了汉文帝的视线。陈午为人老实木讷,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这不是正是自己女儿的天作之合么!砸中头奖?
于是头奖就降临到了陈午家来了,陈午幸福得快要晕过去了,一个不入流的小贵族能娶到集万千恩宠的西汉长公主,这是多么幸运啊!不知道陈午后来是怎么想的,至少他现在是这么觉得的,陈家的富贵也将由此开始。
刘邦建立西汉起,就确定了家族分封制,不只男性有封地,女子也是要有封地的。汉家公主出嫁前一般都会获得封地,一般是一个县,而公主的名号就以这个县的名字命名,馆陶公主的封地就在馆陶县。公主出嫁以后就会改以夫家的爵号命名,馆陶公主嫁给堂邑侯陈午后,就应该改叫堂邑公主。
但是事情却并没有向这个方向发展,馆陶作为河北大县,食邑何止万户,比起小小的1800户的堂邑侯不知甩了多少条街,所以馆陶公主和陈午完婚后依旧以“馆陶”为名号。馆陶公主的强势让陈午也不由一惊,心中隐隐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好在他自我安慰能力十足,很快就压下心中的不适。
地主家的小日子
拜贾谊所赐,自文帝二年起,没有再朝中任职的列候是不能继续待在长安的,必须返回自己的封地。于是,年仅13岁的馆陶公主也被迫收拾行囊,随着丈夫陈午返回他的封地堂邑县。
西汉堂邑县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六合区,从长安到堂邑何止千里。而13岁,按我们现代的说法那正是青少年的叛逆期,本就强势霸道的馆陶公主远离长安,没有了父母的管教,又嫁给一个老实巴交的丈夫。可想而知,对陈午来说那是何等的酸爽画面!
后果也正如我们所想,陈午在家中失去了地位,被老婆彻底压迫成了“家庭妇男”。好在馆陶公主还知道自己是陈午的老婆,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虽然私生活方面史书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自动脑补一下,当时南京地区的俊美少年是何等的欢呼雀跃。
不用工作,收收封地上的租子,没事做做开矿铸币的金融生意,小日子倒也快活。但小地方什么都没有,还是让过惯了大城市生活的馆陶公主有点受不了。每年也就借着父母召唤的机会,带着儿子女儿到长安小住几个月,体验一下长安的花花世界。但显然陈午就没这待遇了,他常年被老婆丢在封地看家。老婆在长安的所作所为他也只能从旁人的话中听到只言片语,但显然都是陈午不愿听到的。重返长安
直到二十年后,从长安传来消息,大舅子刘启废除了列候就封的制度。大家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返回长安,享受美好生活了。于是一家人喜气洋洋的收拾收拾赶忙返回长安。而接下来的事,也是陈午没能预料到的。
回到长安,陈午的日子并没有好过多少,老婆馆陶公主依旧对他呼来喝去,同时“绯闻男友”满天飞。长期的压制已经让陈午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只要你还在我陈家一天,至少能保我陈家富贵。
随着儿子逐渐长大,但按制度只有长子能继承父亲的爵位,次子只能自谋生路。汉景帝疼爱姐姐馆陶公主,于是封陈午次子陈蟜为隆虑侯,食邑四千一百二十六户(《汉书》记载一万五千户可能是增加了馆陶公主汤沐封地),远超长子将要继承的堂邑侯一千八百,这也为后来他们兄弟阋墙埋下祸根。
陈家从迎娶了馆陶公主后,就搭上了政治联姻的顺风车。先是小儿子娶了大舅子汉景帝的女儿隆虑公主,后来女儿又嫁给汉武帝,再凭借丈母娘窦太后的照拂,陈家的势力比之窦氏外戚也不遑多让。天降绿帽
陈午依旧没有职位在身,已近天命之年的陈午不再奢求出仕,再说他也没有这个能力。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即将入土的年龄,他的都头上又将多出一顶更加耀眼的“绿帽子”,而且光芒万丈,即使在他死后这道绿光也将永远笼罩着他的坟头。
一天馆陶公主在外面订购了珠宝,因为常年的客户关系需要维持,老板娘董氏决定提前带着十三岁的儿子董偃熟悉一下业务,也好和老顾客混个脸熟,为将来拓展业务打下前站。只是老板娘这儿子长相太过俊美,一下子就被馆陶公主看中。但馆陶公主已是四十多岁的半老徐娘了,碍于情面不好直接讨要,于是就提出要收董偃为养子。董氏并未多想,能得贵人看重是多么大的荣耀啊,将来或许还能混个富贵,好过自己这商贾贱业百倍,于是满口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