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我难辨的混乱时刻,团长大声喊出三个字,打破了战斗僵局!

2020-08-30 23:38:04 作者: 敌我难辨的混

1936年11月19日,胡宗南为了对付红军,派他手下的第一军第一师进占宁夏惠安堡,第七十八师则于次日进占山城堡,企图形成左右夹击之势,将红军主力合围在盐池以南。

21日,红一方面军第一、第十五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红二方面军的配合下,突然向山城堡东进的敌第七十八师发起猛烈进攻。

当时,红二师受领的任务是和红一师、四师一起,分别从东、南、北三面对敌人展开攻击。

11月21日黄昏,红二师按照预定部署,向山城堡西北的哨马营方向进攻,旨在切断敌人的退路。

承担主攻任务的是红五团,将士们同仇敌忾、奋勇争先,对敌人发起了猛攻。

敌人则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碉堡,以猛烈火力进行阻止。

在这样的情况下,红五团第一次进攻受挫,牺牲了不少干部战士。

红五团团长曾国华(1955年中将)、政委陈雄知道这样打下去无济于事,只会让己方徒增伤亡,当即决定改变战术:大部队撤下来,改由小分队出击,先解决掉敌人的炮楼,再组织大部队进攻。

各营连干部纷纷请求出战,曾国华却说道:“我们是全师的主攻团,现在却迟迟打不开局面。再拖延下去,一旦敌人的援军赶来,全师都将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所以我和团长商量好了,这次我们俩亲自带队出击!”政委陈雄接过话头说道。

“是的,大家不用争了,一旦小分队得手,大家就一起冲!”

曾国华用不容置疑的口吻下达了战斗命令,干部们只得分头去做准备。

战士们见团长、政委亲自上阵,无不大受鼓舞,个个踊跃求战。

随后,曾国华就和陈雄各带领两个小分队,迅速迂回到敌人炮楼前,突然发起攻击,端了敌炮楼。

部队乘胜发起猛攻,但不久又被敌暗火力点所阻,陈雄灵机一动,抓起一束手榴弹飞快滚到敌暗火力点跟前。

随着一声巨响,敌人暗火力点被炸翻了。但陈雄这位年仅20岁的红军政委,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入夜,战斗越来越激烈,四团团长罗华生(1955年少将)和副团长胡炳云(1955年少将)带领全团指战员,将敌人的一个团压在一个山坳里。

这时候战场一片混乱,四团的两个连冲入敌阵后奋勇拼杀。

可是随着天色越来越黑,就出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情况,那就是敌我双方互相交错在一起近距离缠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人很难分辨面前的人到底是敌是友。

这样一来,四团将士就没办法放开手脚战斗了——打吧,担心伤着自己人;不打吧,搞不好会被身旁的敌人一击致命。

在这个敌我难辨的混乱时刻,团长罗华生心中万分焦急,他一边密切注意身前身后到底是敌是友,一边紧张地思索着打破眼前这个僵局的办法。

突然,他想到敌我双方在着装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敌人的帽子上都缀有青天白日的硬质帽徽,顿时眼前一亮,马上大声喊出三个字:“摸帽徽!”

他担心战士们一时无法理解这三个字的意思,紧接着又大喊道:“同志们,敌人头上的帽徽跟咱们不同,一摸就知道了!”

红军战士们听到团长这两句话,顿时恍然大悟,马上按这个办法来分辨身旁的人到底是敌人还是自己人。一摸到是圆形的青天白日帽徽,马上痛下杀手。

在当时几乎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这的确是唯一可以用来分辨敌我的办法了。随着“摸帽徽”这个办法的使用,马上打破了此前敌我难辨的僵局。

战士们摸住有圆形帽徽的就给他一枪、一颗手榴弹或是一刺刀,于是敌人头上的“青天白日”的帽徽,都成了死亡的标志。

一直战到东方发亮,阵地上躺满了被打死了敌人。

经过一场激战,敌二三二旅和二三四旅的两个团被全歼。

与此同时,红二十八军也击溃了向盐池方向进攻的敌人,其余的敌人仓皇后撤。

至此,山城堡战斗胜利结束。战后将士们纷纷称赞说,罗华生团长在敌我难辨的混乱时刻,用“摸帽徽”这三个字提醒了全团将士,为这次战斗打破了僵局。

红一军团为了表彰红四团、红五团英勇作战、顽强突击的表现,分别授予“英勇冲锋的红四团”、“开路先锋红五团”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