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周亚夫的战略无疑是绝对正确的。
可周亚夫此举无异于把窦太后最疼的儿子架在火上烤。战事胶着之时,梁王数次向周亚夫求救,却并没有得到回应。梁王只得向刘启求援,刘启虽不喜欢自己的弟弟,却碍于窦太后的威严,便让周亚夫出兵救援自己的弟弟。
可没想到,周亚夫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从大局出发,周亚夫的确是老成谋国,可从影响上来讲,周亚夫已经将以窦太后为首的外戚和与梁王为首的宗室得罪得死死的了。
甚至,因为一句“将在外”,他与刘启之间也开始出现裂痕。
抗命风波没能掀起多大风浪,可接下来的一件事,可以说直接将周亚夫送到了刘启的对立面,那就是刘启与朝堂的“废储之争”。废储之争,产生隔阂
公元前150年,刘启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改立王夫人的儿子刘彻为太子。作为刘荣的老师的窦婴还未表态,周亚夫却率先提出了抗议,他认为太子并无过错,不应该被废。可惜谏言非但没有挽回刘荣的颓势,反而使周亚夫自己与皇帝刘启之间的裂痕进一步扩大。
而之后刘启想给王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侯,却被周亚夫一句:“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候。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史记》)给怼了回来。虽然此时刘启与周亚夫之间已经有了隔阂,但此时的汉景帝对周亚夫还仅停留在不满,而没有除之而后快的想法。
直到唯徐卢降汉,刘启终于对周亚夫起了杀心。
唯徐卢降汉,杀心渐起
唯徐卢原是匈奴贵族,降汉之后,皇帝刘启喜不自胜,便要封侯爵表示对唯徐卢等人的恩泽,以此鼓励更多番邦人来归顺汉朝。
可直肠子的周亚夫又抗议,他觉得唯徐卢这些人背叛了母国,若还赏赐于他们,以后还如何惩戒汉朝那些不守节的臣子。
可这次刘启终于不再理会周亚夫的意见,只是不满地说:“丞相的建议太迂腐了,已经不适用了。”随后,刘启仍然封赏了唯徐卢等人为侯。
周亚夫自然明白刘启对自己的敲打之意,可这时属于他骨子里的贵族的骄傲开始作祟。
公元前147年,周亚夫称病辞职,刘启也毫不客气,顺势免去了周亚夫的相位。百战成名、忠心不二的周亚夫,旋即由巅峰跌落谷底。
从君臣相知到尔虞我诈,周亚夫虽然失去了权位,可好歹算是全身而退。
然而生性凉薄的刘启并没打算就这么放过周亚夫。
不久之后,周亚夫受邀入宫,参加宫廷宴会。入座之后,周亚夫一打量,案几上摆着的是一块肉,实是美味佳肴。可奇怪的是,美食周围却没任何餐具。
周亚夫见刘启已然这般羞辱于他,心中愤懑,便令掌管宴席的官员取筷子来。
刘启见状,指着案几笑道:“这难道还不能满足你吗?”
周亚夫心中暗自恼怒,却不敢直言顶撞,只是埋头跪下。刘启让他起来,周亚夫一言不发,大步流星走出宫殿。
刘启看着昔日功臣远去,背影依旧铮铮铁骨,却也桀骜不驯。那时太子年纪尚幼,刘启身体又不好,自己百年之后,周亚夫隐患不小。
从周亚夫向刘启讨要筷子时,他的结局便已注定。
彼时的周亚夫已经上了年纪,他儿子便准备了五百副刀盾铠甲,计划作为周亚夫陪葬的冥器。
可私藏兵器是重罪,这件事很快就被刘启得知,他马上命人捉拿周亚夫前来审问。
周亚夫对此事毫不知情,悲愤之下,便要自刎以示清白。家人好不容易阻拦下来,周亚夫便被逮捕下狱。
刘启对周亚夫的态度已然十分明白,廷尉便极力往周亚夫头上扣帽子,周亚夫自然不会让自己蒙冤,可直到廷尉说:
“不反地上,亦反地下。”
周亚夫便明白,是皇帝要自己必须死,已然无半点生机。万念俱灰的周亚夫便因为“地上不反地下也得反”这个可笑的莫须有罪名,在狱中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其实,当作为一个优秀军人的周亚夫,带着自己骨子里的骄傲,以及军队在自己身上已铸下的深深烙印进入自己并不擅长的政治领域施展拳脚时,他的命运早已注定。
他既是独裁统治下的一个可怜人,更是一个不懂“人事即政治”的“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