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词人的婉约风,一样能成为千古名篇,惊艳了世人近千年

2020-08-31 12:24:45 作者: 豪放派词人的

我们都知道,宋代的词学流派分为两类,一类是豪放派,一类是婉约派。豪放派的词作特点是创作事业比较宽广,气势恢弘雄放。豪放派最著名的词人,有苏东坡、辛弃疾等人;婉约派则侧重于儿女风情,词作的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有柳永、秦观、张先、晏殊、李清照等。

不过,这个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婉约派的词人也写过豪放风格的词,豪放派的词人也常常会写一些婉约风格反而词。豪放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苏东坡,也有很多婉约词作,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了。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却又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杨花像花却又不像花,没人有怜惜它,任由它随意飘零。它离开自己的家,落在路边,细细想来,似乎无情,实际上却饱含深情。就像柔肠百结,就像眼光迷离,想要睁开眼好好看看,却又紧紧闭起来了。随着风飘飘荡荡,辗转万里,想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从梦中惊醒。

不恨这种花飘落殆尽,只恨西园中落红遍地,再难成为春色的点缀。早晨起来的一阵微雨后,该到哪里去寻找杨花的踪迹?原来它们落在了池塘里,成了水面上的浮萍。如果把春色分成三份,那么其中的两份化成了尘土,一份化作了流水。细细看来,那不是杨花点点,分明是离别人的眼泪。

这一首杨花词,哀怨缠绵,声韵婉转,是典型的婉约派词风,与苏东坡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风格大相径庭,然而这首词也因为形象的描述,细腻的情感,成为千古名篇。

这首词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四年所作,当时是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二年。章质夫,名楶,是苏轼的同僚兼好友。他曾经做了一首杨花词《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苏东坡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就是和章质夫的杨花词。

这首词的开篇,化用了白居易的《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接下来的“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则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杨花从树上堕落,比喻成离开了自己的家;“无情有思”,化用了韩愈的《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认为杨花“无才思”,苏轼却偏偏要说杨花“无情有思”。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却又被,莺呼起”,出自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是借杨花飞舞,暗喻闺中女子思念远方夫婿的悲凉情绪。

下阕用落红衬托杨花的无人怜惜,杨花落尽无人恨,人们只怨恨落红不在,无法赏花。那么,落下来的杨花都去哪儿了?原来,化作了池塘上的浮萍。在苏轼看来,“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误解。然而,这个误解,却成就了一句美丽而凄艳的“一池萍碎”。

最后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是从唐诗“时人有酒送张八,唯我无酒送张八。君看陌上红梅花,尽是离人眼中泪”中脱胎而成。这一句也正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收尾干净利索,却有令人回味无穷。

有了苏轼的这首词,章质夫的原词便被人忽视了。晁叔用评价这两首词说:“东坡如毛嫱、西施,净洗却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耶!”不过,也有人为章质夫叫屈,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中写道,“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依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耳!”

不管怎么说,豪放派词人苏东坡的这首婉约词,也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惊艳了世人近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