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政坛说冯道

2020-09-01 02:03:14 作者: 千古政坛说冯

以上的种种政绩,放在任何朝代都不失为仁政,更何况是在人命如草芥的五代乱世。这也就难怪,当冯道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后周皇帝柴荣不顾戎马征伐之累,下旨辍朝三日并亲往祭拜。另据《旧五代史》记载,冯道死后葬礼万人空巷,漫天纸钱飞扬,从而使道路两旁的树枝都染成了灰色,这不能不说,冯道在当时人们心中有着多么崇高的地位。

北宋名臣王安石认为,冯道身处乱世而忍辱偷生,乃是兼济天下苍生的行为,是真正的儒者,是以“能屈身以安人,是诸佛菩萨行”。当初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引兵南下灭后晋,后晋皇帝石重贵抛下满城百姓出逃。不想冯道却主动应召来到开封,耶律德光见到风尘仆仆赶来的冯道,故意嘲讽的问为何来到开封。

辽太宗----耶律德光

不想冯道却坦然答道,“无兵无城,怎敢不来”;辽主又责问“你是什么老子(即老东西)”,冯道答道“无德无才,痴顽老子”,引得辽主满心欢喜,随即任命他为太傅。然而接下来才是事情的重点,面对满城嗷嗷待哺的百姓,耶律德光向冯道问策:“天下百姓如何救的?”冯道郑重地向耶律德光跪拜,说:“现在即便神佛出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你救得。”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开封乃至当时天下百姓,免受契丹军队的骚扰。因为要知道的,以冯道的才华,他不一定非要去契丹军队占领的开封。投奔其他的地方,诸如南唐、吴越等地,会有更好的发展、更安全的环境,但冯道还是义无反顾,做出了最危险的选择!

所以,明朝思想家李贽对冯道大加赞赏,认为冯道“历事五季之耻,是不忍无辜百姓遭涂炭”。而再反观欧阳修、司马光乃至范文澜对冯道的批评,更多着眼于冯道在“忠君”,即政治道德上的缺陷。然而,“忠君”的思想,无论从现在还是先秦的文化来看,都算不上是先进的历史观。

早在先秦时期,孟子即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就指明了天下苍生与君主之间的轻重。而荀子更进一步提出了“从道不从君”的思想,由此可见先秦的儒家先贤们,早已将民意视为判断统治者是否合法的唯一依据。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从这个角度出发,冯道显然比司马光、欧阳修更为纯粹,是货真价实的儒学思想的实践者。

纵观冯道的一生,他身处动荡飘摇的五代十国,一生历仕四朝十帝,期间总共也不过三十余年,皇位的更迭如走马观花;每次朝廷的更换,无不是以鲜血和兵戈铺路。

而且冯道所历经的,这十位帝王大都以军武立国,出身行伍且杀人如麻。更有甚者,如石敬瑭之辈是靠着出卖国土、引狼入室才当上“儿皇帝”的卖国贼。除个别有为的君主之外,这些帝王大多是“乱臣贼子”、昏君暴君,称之为豺狼虎豹也并不过分。

面对这样一群野兽皇帝,别人自保都是问题,而冯道却都能够从容应对,这不仅得益于他的政治智慧,更重要的是冯道始终坚持更为核心的问题,即民心。唯有赢得民心,唯有为民请命,才能真正立于政坛的不倒之地。

毕竟,民心即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