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茅子元制作了著名的《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其中四土的概念借鉴了云台宗对于佛土的划分,而三观则指代空观,假观和中观,是天台宗特有的认识论。
在这幅图形中,茅子元用佛像,图形来表现四土的不同等级,为了让百姓能有更加直接的认知,其还在其旁用现实社会中的等级加以标注。这四种等级的佛土被其依次标注为"如荫序出身","如边功出身","如科选出身"和"如灌顶王子出身",让百姓能够对这几种佛土的等级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圆融四土总相之图
与此同时其还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偈语在图像的旁边进行了标注,在茅子元离开寺院的时候,同寺的僧人曾经笑话其偈语太过通俗,但是这一特点恰好便于其思想在民间传播。比如在"圆融四土总相之图"的旁边,其附的偈语便是:自性弥陀佛,唯心净土机,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这样的语句虽然不如高僧的法眼,但是却赢得了广大百姓的好评,再搭配上通俗易懂的图形,白莲教的教义自然更容易赢得下层百姓的欢迎。与此同时茅子元指出想要修习佛法,不需要舍家缘,也不用修禅定,只要念诵佛名即可,这种简单的修行方法让其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白莲教也因此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白莲教组织关系的构建与农民起义的关系
以上我们分析了白莲教能够吸引大量信徒的原因,那么白莲教的信徒们又为什么能够在后来的朝代中发动多次农民起义呢。在笔者看来,这与茅子元建立起的严格的教派组织有着直接的关系。
元末白莲教起义首领韩山童
在白莲教之前的佛教宗派,其信徒之间的关系大多是互为"社友",并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因此结构也较为松散。虽然教派的创始人往往有着较高的地位,但是其却不能有效命令指示自己的教众。
但是茅子元在建立白莲教的时候,却将教徒组织起来,然后用师徒,宗门等关系对这些人进行了分类管理。茅子元本人自称为导师,并以"普、觉、妙、道"四字为信徒的定名之宗,以此在各地的信徒之间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并且将淀山湖的白莲堂作为白莲教永久的教派中心。
他的这些举动无疑加强了白莲教信徒之间的联系,并且用师徒宗门关系构建起了严密的上下级结构,这让白莲教的教主能够有效命令其下属。这样的改造不仅让白莲教在成立初期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更让其能够集聚教徒的力量进行规模较大的行动,也为之后其教徒多次发动叛乱提供了基础。
清代白莲教教徒结语
白莲教作为多次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佛教宗派,其虽然被历史学家们视为异端邪说,但是在其成立之初,其创始人茅子元确实只不过想要传播净土宗的佛法,并且还一度得到了宋高宗的承认。其之所以能够诱发多次起义,其实和其组织架构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茅子元对于佛教经典进行了通俗化改造,使其能够通过图形等方式得到传播,这让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阶层能够更好地学习佛法。而且其设定的简单的修习方式更是让大量生活困苦的百姓投入到修行之中,以求缓解内心的痛苦。而其设立的严密组织架构更是其区别于其他教派的根本原因,这让白莲教的领导者拥有更大的权力,并且有有效的号令体系,这也是其后来能够起事的根本原因。
由于白莲教更加深入底层,而且各地教徒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其更容易诱发大规模起义。究其原因,却不是因为白莲教传布歪理邪说,只不过是因为当时农民阶层的生活在封建政府的压迫下变得难以为继,悲惨的现状与美好的极乐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突,才让他们走上了这条反抗的道路,起义的始作俑者终究还是那些贪婪残暴的封建统治者以及其他剥削阶级。
参考文献:
【1】《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
【2】《观无量寿佛经》
【3】《元代白莲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