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度星座小屋V
地震是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之一,按照其危害程度分成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前几年的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的财产损失,足以让我们看到地震的危害之大。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地震仍然在研究与探索中,那么古人是如何预测和应对地震的呢?
我国最早的地震记载是发生在公元前23世纪,距今大概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根据《竹书纪年》之书记载,五帝时期,曾经发生过大地震。“帝发七年,泰山震”。这里的帝发指的是舜帝,意思说:舜在位的时候,泰山发生了地震。
在古代,由于没什么科技可言,对一些自然现象也很难理解,在无法解释的情况下便与鬼神之说联系在一起,地震发生时会认为当时的帝王暴虐,才会惹来如此的祸事。
比如在夏朝时,也发生了地震。“帝癸十年,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地震,伊洛竭”。 帝癸指的是暴君桀,他在位第十年时发生了地震,不但造成了行星错位,还出现了大量的流星雨,连洛阳附近的河水都干涸了。
以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知识,从上面对地震的记载可以判断出,当时应该是有大量的流星闯进了大气层而发生的流星雨,一些未燃烧尽较大的流星与地球发生碰撞而引发的地震,但古人还没有这方面的认识。
这些超自然的因素让古人对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产生了很大的畏惧,最后用崇拜的心理把地震这种自然现象进行“神化”处理,在《周易》中就有记载:“震为雷,为龙”。 震”的本意指“神级霹雳”,源于雷电。春天河蚌开口之时称为“辰”,在“辰”字的上半部再增加“雨”字,就组成“震”。
然而,古代虽然对地震如此的“神化”,但毕竟人类的头脑还是非常聪明的,在社会与文明进步的同时,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认知也在逐步提升,对于地震也不在那样的畏惧,并且还能够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应对,而有些防治招数至今还适用。
第一,生活中自然现象异常
《地震解》中记载:“凡井水无有一切他故,而忽浑并发恶臭者,震兆也”。如果发现井水无缘无故的情况下突然变浑浊,并且发出恶臭的气味,这就是地震的前兆。
我们都知道,地震是地壳运动而引起的自然灾害,是地幔中核变得及时效应在地壳上的表象。震中从地壳中逐渐传向地表,当有地震发生时,井水都源自于地下水,位置较深,先受到地震的影响而改变水质,而使井水的水质变浑。
第二,动物反应异常
很多动物的感应能力、反应能力和嗅觉非常灵敏,它们能比人类先一步感知到地震的到来,因此而变成暴躁不安,这时候就应该做好地震的预防准备。
《银川小志》记载“宁夏地震,每岁小动,民习以为常,大约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长,群犬狂吠,即防此患。至春秋多雨,冬时未有不震者。”
这里面的记载把第一、二条都融入其中,而这二条在如今也是广泛使用,如果发现自然现象异常,就应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而在地震发生时,古人也有了明确的“避难、逃生”措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
这里面清楚里说明,如果发生地震时不要急忙往外逃,先找安全的地方保护自己,即使房子倒塌,也会保自己性命无虞。这一点在我们现代的地震预防知识中也过这方面的提醒,可见古人的智慧也是不可小觑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