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的“转正”历程:通过战争进入中原,终在宋代被官方认可

2020-09-03 18:32:37 作者: 胡服的“转正

女真族的国号为金,其对宋服装影响不下于契丹族。金对所侵占之地的中原人民实行高压统治,再加上潜移默化的互相影响,汉族服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淮河以北汉族人民的衣服从右衽变为左衽,铜绿、兔褐色衣服也大行其道。

最具美感诱惑的当属"茸茸狸帽"、"窄窄胡衫"。想象一下南宋临安舞女头戴"茸茸狸帽",身着"窄窄胡衫"手挽着手,肩挨着肩随性而歌,悠然起舞,表演着《踏歌》,那可真是一场青春的盛宴啊!

图|完颜阿骨打像

还有那极富创意的尖头靴,就是现在穿也倍感时尚。那尖头靴前尖后高,内絮皂草,叫它不到头。在金不分贵贱都穿着尖头靴。中原人深受儒家思想浸染,主张中庸,仁爱,内敛,尖头显得略带锋芒,难怪没有本土鞋子如此设计。然而到了宋朝,尖头靴这一别样的设计带给中原人从未有过的美感体验。这也为中原人注入了另一种张扬的血性。

宋朝儒学发展为程朱理学,成为新儒学。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重视逻辑。故认为服装也要淡雅,清素,端庄为上。受女真族影响的"赶上裙"便被认为是服妖。"赶上群"色主黑紫,绣全枝花,前后两块,前拂地,后拖地长达尺余。风格既妖娆又贵气。

图|女真族服饰

除了"赶上裙"还有"不制衿"也被列为服妖。服妖便是不合礼制的奇装异服。古代帝王具有朴素的哲学观念,认为天人合一。如若穿着不敬便是有不详征兆,服装不仅仅是美感的象征更是天理的象征。靖康之耻,被金军掳走徽钦二帝,落了个不制金的笑话。穿着"不制衿"当然刺痛了统治者的神经。

其实"不制衿"只是前襟散开,不用小布条系上而已,衿即是小布条。这种直领对襟服也是从胡服引进,也叫褙子,在宋朝非常流行。相比于大兴文字狱的清朝,宋朝只是舆论上谴责并非严令禁止已是开放很多。

结语

现代服装追求时尚感,美感为先。不似古代在服装中内涵天命观、文化信仰、礼制伦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服装像一本会说话的魔法书印刻着中华各民族的交往脉络。听,它正在娓娓道来:我们的凝聚力生生不息地流淌在生活中的每个日常,像是血液流经毛细血管般充盈而又源源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