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团在皖南谭家桥,与国军王耀武部狭路相逢。由于我军长期征战,早已是疲惫不堪,面对王耀武的生力军逐渐难以抵挡,最终在谭家桥之战中失利,我军重要将领寻淮洲、胡天桃被俘。
我军失利,局势危急,军团参谋长粟裕挺身而出,指挥千余人的队伍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前往闽浙边开展游击战争。而方志敏、刘畴西率领的红十军团主力,却未能甩开敌人,最终在怀玉山被敌人重兵包围,方志敏、刘畴西被俘。最终,敌人残酷杀害了方志敏、刘畴西、寻淮洲、胡天桃等人,充分显示了反动派的穷凶极恶。
而在粟裕指挥突围的这支队伍中,有一位将领的身份比较特殊,因为他是粟裕的上级。而此时的他,已经身受重伤了,他就是乐少华。
乐少华,浙江镇海人,属于红军中的旅苏派。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由于共产国际的扶持,旅苏派纷纷在革命队伍中身居高位,乐少华作为旅苏派的一员,在归国后在上海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地下斗争后,即随中央机关进入苏区,担任红十五军副政委的职务。
乐少华是在上海搞工运出身的,组织能力不错,又有着极好的口才,做起政治工作来自然是得心应手,他在红军中,也一直身居高位,先后担任过红十五军副政委、红三军团红七军政委、红五师政委等职务,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了。
当时,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把持着中央的领导权,乐少华作为旅苏派,坚决拥护王明的左倾路线。乐少华刚到红五师时,就给了师长寻淮洲和参谋长粟裕一个下马威。当时,粟裕因为有事要向寻淮洲汇报军情,并没有注意正在一边的乐少华。当粟裕刚与寻淮洲说话,乐少华即板着脸批道:“粟裕同志,你怎么回事?政委制度不要了?”
虽然乐少华左倾,但红五师有寻淮洲、粟裕两位杰出的将领,战绩还是非常显赫的,很快就扩编为红七军团,寻淮洲担任军团长,乐少华担任政委,粟裕担任参谋长。1934年,组织上决定要红七军团先行北上,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由福建、浙江挺进皖南,调动国民党军的主力,以便为当时在反围剿作战中陷入困境的中央红军减轻压力。
1934年7月,红七军团共6000余人从瑞金出发,踏上了北上抗日的行程。红七军团首先挺进闽东,却在攻打福州城时陷入不利,审时度势之下撤离,转战皖南,与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会合。
双方会合后,合编为红十军团,此时,寻淮洲遭到打压,被降任红19师师长,红十军团军团长则由刘畴西担任,乐少华、粟裕继续担任政委和参谋长。
当时,红十军团一路行军,王耀武一个旅的兵力穷追不舍,红十军团审时度势之下决定在皖南谭家桥设伏,消灭王耀武的追兵,给敌人一个下马威。由于对王耀武部兵力估计不足,红十军团最终在谭家桥战败。
在从谭家桥撤退时,红十军团又遭到敌人的袭击,被拦腰斩为两段,前后无法呼应。关键时候,粟裕审时度势,指挥1000余人的队伍,与政委乐少华一起,成功突围。而方志敏、刘畴西等人率领的红十军团主力,却始终未能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最终在怀玉山被敌人包围,壮烈牺牲。
此时,由于乐少华受伤,当即离开部队前往上海疗伤。粟裕、刘英率领这支幸存的队伍在闽浙赣地区坚持战斗,最终发展壮大,成为新四军的第一师,以及日后的华东野战军主力。
在解放战争时的济南战役中,粟裕指挥华野将士们英勇奋战,活捉王耀武,报了红十军团在谭家桥失利的一箭之仇。而乐少华在伤好后返回延安,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荣光,担任过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等职务。
1942年,乐少华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兵工厂厂长的职务,为新中国的军工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乐少华被中央派往东北,担任工业部副部长,主管军工。在乐少华的领导下,东北的军工厂为东野提供了很好的武器保障,为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虽然乐少华早期犯过一些左倾错误,但那也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情况,乐少华的后半生,投身军工业,是新中国军工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乐少华,无愧于一位杰出的革命元勋。
值得一提的是,乐少华的妻子蒲代英,是邓政委妻子的姐姐,从亲戚关系上说,乐少华是邓政委的连襟。
由于乐少华在1952年因故去世,所以他未能参与1955年的授衔,以乐少华红军时期的职务来看,他至少应该是大将的资格。当然乐少华后期已经不担任军职,更大的可能是不被授衔。
本文作者: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