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寿的《三国志》里,有关季汉的史料为什么是最少的?

2020-09-05 08:12:21 作者: 在陈寿的《三

汉末三国堪称中国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古代历史时期,而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则是汉末三国最权威的史书。但读过《三国志》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三国志》有关季汉的史料是最少的。

比如《三国志》的《魏书》有三十卷,《吴书》有二十卷,而《蜀书》只有十五卷。季汉的很多人物在《三国志》都没有列传,以至于陈寿不得不用《季汉辅臣赞》来记载有些季汉人物的生平事迹。

就算是在《三国志》有列传的季汉人物,相关的记载也是很少的,比如关羽的列传只有一千多个字,赵云的列传更是不到三百个字。那么陈寿《三国志》里有关季汉的史料为什么是三国最少的呢?

《三国志》是私修官史,即私人修撰完成后由官方公开的史书。《三国志》的编撰工作(如收集史料、甄别谬误等等)基本是陈寿单独负责的,如果没有辅助条件的话,陈寿不可能完成《三国志》。

陈寿编撰《三国志》最重要的辅助条件是两个:一是陈寿先后担任西晋的著作郎、治书待御史等官职,接触到了大量官方保存的档案资料。除了曹魏的资料外,季汉、东吴的资料也是由西晋保存的。

二是前人成果。在陈寿之前,曹魏、东吴就已经动用国家力量编撰了《魏书》和《吴书》两部官修史书,还有不少学者编撰的史书。这些前人的成果对陈寿的帮助很大,省去了收集史料所需的人力。

但与曹魏、东吴不同的是,季汉没有官修史书,这导致陈寿不得不自己去收集季汉的相关史料。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没有官方力量支持的陈寿所收集的季汉资料档案自然没有曹魏和东吴的史料多。

另外,由于季汉灭亡前后的“成都之乱”,季汉的很多档案资料遭到了破坏,西晋保存的季汉资料没有曹魏、东吴的多。再加上司马氏与季汉的恩怨,有些史料陈寿就算知道也无法写到《三国志》里。

综合来讲,季汉无官史导致个人修史的陈寿无法收集更多的资料档案,而“成都之乱”与西晋皇族的政治态度又导致季汉的很多资料要么遗失要么被封禁,《三国志》有关季汉的史料自然就是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