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嫔们年收入有多少?正规工资没几块,要风光全靠灰色收入

2020-09-05 22:38:55 作者: 清朝妃嫔们年

前些年,《甄嬛传》、《延禧攻略》等清宫剧着实大火了一把,剧中皇帝后宫里的妃嫔们,一个个不愁吃穿,只需要每天梳妆打扮或者与“姐妹们”勾心斗角就可以了。

但故事毕竟只是故事,真实的后宫生活中,即使是号称母仪天下的皇后也不可能只靠一口仙气度日。那么,这些妃嫔们又是靠什么生活呢?

首先来说,皇室的嫔妃们可以享受到皇室“吃穿全包”的优质服务。内廷会根据品级来按月或者按日发放食物、蔬果乃至衣料布匹等生活物品。

以皇后为例,她每日的肉食份例(以猪肉为主)就高达16斤。再加上牛羊、家禽等肉类的供给,足够维持她和宫人们了。

这里插个小彩蛋,满人信奉萨满教,隔三差五皇后都要在坤宁宫主持祭祀,具体就是宰一两口猪在坤宁宫的大锅里煮来拜神,最后将这些带着血水,且不加任何盐巴、调料的半生不熟猪肉分给皇帝、宗室、大臣们吃。所以小编推测,这些人日常看到猪肉,基本是作呕想吐的。

言归正传,即使是答应和常在这些生活在后宫权力链条底层的妃嫔,也能有足够的份例来维持自己的生计。再加上逢年过节皇上的例行赏赐,对于皇帝的妃嫔们而言,衣食无忧还真不是件难事。

不过,吃饱穿暖毕竟还只是“奔小康”的初级阶段。想要在宫中活得有滋有味,没有钱财傍身是万万不能的。因此,一个可靠的收入来源对于她们其实非常重要。幸运的是,这些妃嫔在宫中生活,还真的是有“工资”的,也就是每年发一次的年俸。

乾隆年间,内廷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人编纂的《国朝宫史》中,曾对后宫妃嫔的年俸有着详细的记载。上至皇太后、皇后,下到贵人、常在、答应,后宫贵女们按照身份的不同分别对应九种不同的年俸。

百善孝为先,皇太后自然是皇宫中年俸最高的那位,每年黄金20两、白银2000两。相比之下,皇后的年俸要逊色不少,为白银1000两。再往下看,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根据地位和品秩不同,她们的年俸较上一级都有大幅度的降低,分别为白银800两、600两、300两、200两、100两,50两,而到了最低的一级“答应”时,就只有白银30两了。

如果大家依照如今的白银市价计算,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低得令人有些惊讶地数字。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清代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596.82克,换算下来一两等于37.30克。30两差不多相当于现在1.1千克左右。

按照如今的市价来算,1克白银的市场价格在3到4元之间。也就是说,30两白银也不过是4千元左右。而1000两,折合成人民币也只有13万元。也就是说,堂堂清朝皇帝的正牌皇后,年薪比不过一些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女性。

听到这里有人会反驳,说30两的年俸听起来虽然不多,但已经与一个八品官员的俸禄一样了,甚至就连当时朝廷的两品大员,一年的薪俸也不过180两。

这话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可其实经不起推敲。

明清两代,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官员名义上的俸禄与实际收入严重不符。据说,在当时流行着一种专门针对京官的“高利贷”。“京城居,大不易。”一些放贷者乐此不疲地将多达百两千两的白银借给薪俸微薄的京官维持生计。

而一旦京官外放到外地做官,他们就可以在短短几年内收回几倍甚至数十倍的收益。这些利润可想而知,皆是这些官员们在地方上对百姓敲骨吸髓得来的。

这种风气的泛滥,一方面说明清代官场吏治的逐渐败坏,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官员们的薪俸,其实并不与他们真实的收入水平有关。

正因如此,后宫妃嫔们看上去足以与朝中大臣相媲美的年俸,也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即使不为了争宠争权,妃嫔们也要时不时的打点上下,积攒人脉。家境好的,可以通过娘家补贴,在宫中过得顺风顺水,比如《甄嬛传》中动辄真金白银开路的华妃娘娘。

宫中一些得宠妃嫔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这一方面也同样算得上是生财有道。比如光绪最为宠爱的珍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说她之所以不得慈禧太后喜爱,除了珍妃极力支持光绪维新变法外,有一点同样不可忽视,那就是她曾经多次利用光绪的宠爱,为他人谋求官职并从中收取贿赂。

据慈禧身边的宫女所写的回忆录所说,正是这种损公肥私的行为,最终激怒了慈禧。话虽如此,我们也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从清朝中期开始,卖官鬻爵已经成为不少王公贵胄变现权力的主要渠道,就连对珍妃喊打喊杀的慈禧本人,也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因此,我们也不必对珍妃的这一行为求全责备。

总的来说,清代妃嫔们的年俸其实并不算丰厚,在无冻饿之虞的前提条件下,她们甚至还需要想方设法的开辟财源,因此网友们大可不必对这些妃子们待遇优厚的种种羡慕嫉妒恨。一入宫门深似海,宫中的生活究竟如何,只能说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