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生前召集百官,留下四个辅助大臣,其中一个竟是司马懿

2020-09-06 12:24:08 作者: 曹丕生前召集

曹丕在位期间确实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他采用了司马懿的新政,让魏国变得强大了起来,魏国的兵力是其他的两个国家没有办法比拟的。曹丕心中有非常多的雄心壮志,曹丕甚至还想继承父亲的意愿,把魏国做大,把天下都要统一了,所以这是曹丕的志向。可惜曹丕的身体支撑不了,日夜操劳让曹丕衰老得很快,曹丕没有办法,他要传位给自己唯一的继承人曹叡了。而曹丕在当时临终时却给曹叡安排了四位辅臣,为什么要安排这么多的辅臣?这是对曹叡不太放心的表现吗?

曹丕留下了辅臣,这也是基于局势的考虑。毕竟朝廷中有这么多的能人,而曹叡还算是年少气盛的人,如果没有人能够帮助曹叡,可能曹叡都没有办法控制好当下的局面。而且没有辅政大臣的倾力帮助,可能曹叡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曹丕留下第一个辅臣是曹真,曹真是镇西大将军。曹真一直以来都是曹丕的追随者,在曹丕与曹植对抗的时代里,曹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曹真甚至在当时可以为了曹丕而去死。曹丕一直以来也是把曹真当做兄弟来,但曹丕做了皇帝之后毕竟要跟曹真有些距离,两个人再也不能推心置腹了,曹丕有了帝王心术。而曹丕有时候还会对曹真进行打压,但是曹丕还是相信曹真是真心为了大魏的,所以曹丕把其中一个辅政大臣的名额给了曹真。

曹真在四个辅政大臣中属于武将的类型,而且曹真拥有这么大的兵力,如果不让他做辅政大臣,这样也于理不合。所以曹丕对于曹真这一个名额是没有任何的疑虑,曹真理所当然获得了这一个名额。

曹丕留下的第二个辅臣是曹休,曹休是镇南的大将军。曹休一直负责东吴的战事,东吴被魏国所制衡,这跟曹休所做出的贡献密不可分,曹休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将军。甚至说曹休所做的功劳也不会比曹真要差,曹休拥有这样的地位足以可见其战斗力是多么强悍。而曹丕自然是要把其中一个辅政大臣的位置给曹休,不然曹休可要有意见了,这对于朝廷的稳定和谐状态是不利的。

曹丕留下的第三个辅臣是陈群,陈群是一位拥有极大权力的尚书令。陈群对于新政的推行曾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陈群可谓是一个有学识和才干的人。但陈群胆子是比较小的,性格也是比较懦弱,这正是曹丕担心的地方,怕陈群一个人对付不了曹真和曹休他们。

曹真和曹休他们算是宗亲势力的,而陈群属于新政势力的,而司马懿当时已经被贬了。如果只是陈群去跟他们对抗,只留下三个辅臣,那么朝廷的局面就会让宗亲一方独大,这对于朝廷的稳定状态来说是不利的。于是曹丕才考虑到让司马懿回归,不然陈群还真的无法斗得过他们。

曹丕留下的第四位辅臣是司马懿,并且还任命司马懿为侍中。司马懿的位置就跟曹真和曹休他们平起平坐了,陈群虽然是比较懦弱,但是陈群还是站在司马懿一方的。而且司马懿一个人就可以斗得过曹真和曹休他们,所以曹丕对此放心了很多。

司马懿被重新征召,他对于曹丕自然是感恩戴德。而且司马懿跟曹丕本身就是至交的好友,年少时曾经一起说做一番大事业的。司马懿肯定会完成了曹丕留下的遗愿,司马懿也想要帮助曹丕的后代成就一番伟业。曹丕对于司马懿很是信任,他在这四位辅臣中最为看重的就是司马懿,他也认为只有司马懿能够帮助大魏走向更为广阔的天空。

曹丕此举确实是为了稳定大局,留下的四位辅臣能够稳定局面。他知道如果自己去世了,肯定会让魏国有一些动荡,这是他不想要看到的事情,但是如果四位辅臣能够在自己死后稳定军心,让大众知道没有了曹丕,魏国还有一个曹叡和四位辅臣。那么通过这样去昭告魏国,自然会使魏国不会产生什么样的变故。而且对于年少的曹叡来说是无法稳定局面的,只有辅臣共同去帮助曹叡,这样才能稳定魏国的局面。

曹丕此举还有制衡的原理,两个文臣和两个武将,这样是相对的局面。自古以来文臣和武臣不和会导致很多的问题,但是曹叡想要登基,那么这是需要文臣和武臣的帮助。如果文臣和武臣联合起来了,曹丕还要担心一下,既然双方有矛盾,那么只要曹叡慢慢学会调和他们,和武臣为了各自的地位,他们就不会有异心,他们会效忠于帝王,这就是曹丕想要看到的结果。

曹丕此举还在于对于战局的担忧,一旦刘孙那边知道自己去世了,还有可能会趁虚而入。曹真和曹休打仗虽然厉害,但是他们两个人不能够统领全局,陈群更不用说,他不是这一块料。因此,只有司马懿可以稳定好局面,让孙刘会忌惮一些,于是司马懿的回归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蜀国知道了曹丕的死讯之后非常开心,诸葛亮则是在分析曹丕死后会有着什么样的情况发生。诸葛亮后来接到了密报,曹丕死留下了四个辅臣,诸葛亮对于其他三个辅臣不忧心,最担心的是司马懿。司马懿就是蜀国大汉的强敌,司马懿不除,蜀国的统一大业恐怕难以为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