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生,非常坎坷,经历了北宋仁、英、神、哲、徽五个帝王时代,政治上大起大落。坎坷的仕途经历,让苏轼得以融合佛、儒、道三家思想,最终形成了旷达之思。而纵观苏轼的诗词,这种旷达之思不胜枚举。面对离别,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遭受风雨,苏轼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被贬惠州,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词《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便是苏轼的一首旷达词作。这首词蕴含着苏轼的旷达之思,尤其是结尾10字,读完可以让人豁然开朗。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他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取名为东坡,并修建了雪堂。
这首词便是苏轼一次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却无人开门,只好静立于半夜的长江边,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全词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语言畅达,格调超逸,是苏轼词作的典型特色。总的来说,这首词体现了苏轼独特的个性和真情,将他的旷达之思展现的淋漓尽致。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词的开篇两句“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意思是说,深秋之夜,苏轼在东坡雪堂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当他回到临皋亭的时候,好像已经是半夜三更了。从“醒复醉”,到归来时的“仿佛”,说明苏轼处于一个醉眼朦胧的情态,可见这两句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紧接着“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意思是说,屋里的家童鼾声如雷,苏轼反复叫门都不应,他只好拄杖伫立在江边,聆听那江水奔流的声音。这里苏轼能如此清晰地听到门里家童的鼾声,说明半夜三更,四周万籁俱寂。所以苏轼亦能悠悠然“倚仗听江声”,产生无限的感慨。于是便能很自然地引出下片的内容。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分别化用了《庄子·知北游》中“汝生非汝有也”句和《庄子·庚桑楚》中“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句。它的本意是说,一个人的形体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赋予,此身非人所自有。为人当守本分,保其生机;不要因世事而思虑百端,随其周旋忙碌。这里则指,苏轼认为他长久以来身在宦途,身子早已不是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忘却追逐功名的心呢?
最后三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意思是说,夜更深风更静了,江上水波不兴。我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海中了却余生。从苏轼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来看,他的思想无疑发生了重大转变,结尾的10字便,便突出了他由积极用世转向消极低沉,又转向最终的追求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最需要我们注意的,便是他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的旷达之思。“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既飘逸又富有浪漫情调,恐怕也只有苏轼这样旷达胸襟的人才能写出。读后可以让人豁然开朗。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苏轼#江海#小舟收藏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词的开篇两句“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意思是说,深秋之夜,苏轼在东坡雪堂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当他回到临皋亭的时候,好像已经是半夜三更了。从“醒复醉”,到归来时的“仿佛”,说明苏轼处于一个醉眼朦胧的情态,可见这两句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紧接着“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意思是说,屋里的家童鼾声如雷,苏轼反复叫门都不应,他只好拄杖伫立在江边,聆听那江水奔流的声音。这里苏轼能如此清晰地听到门里家童的鼾声,说明半夜三更,四周万籁俱寂。所以苏轼亦能悠悠然“倚仗听江声”,产生无限的感慨。于是便能很自然地引出下片的内容。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分别化用了《庄子·知北游》中“汝生非汝有也”句和《庄子·庚桑楚》中“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句。它的本意是说,一个人的形体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赋予,此身非人所自有。为人当守本分,保其生机;不要因世事而思虑百端,随其周旋忙碌。这里则指,苏轼认为他长久以来身在宦途,身子早已不是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忘却追逐功名的心呢?
最后三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意思是说,夜更深风更静了,江上水波不兴。我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海中了却余生。从苏轼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来看,他的思想无疑发生了重大转变,结尾的10字便,便突出了他由积极用世转向消极低沉,又转向最终的追求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最需要我们注意的,便是他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的旷达之思。“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既飘逸又富有浪漫情调,恐怕也只有苏轼这样旷达胸襟的人才能写出。读后可以让人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