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世界语言去分类,可以把语言分为语族、语系、方言、次方言、片方言、方言小片、方言点等级别。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绪论第四页中所写的。我们汉语是属于汉藏语族下的汉语语系,而汉语语系又分为了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官方方言、客家方言七大类。
其中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方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3%。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也就是说我们比较熟知的东北话、四川话、陕西话、河南话等等都是属于是北方方言的一种。所以其实这些地方说话的话,除了地方特色词汇,我们还是能够多多少少听懂一些对方的意思的。
而其他大多数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方言,识别难度就比较高了,很多时候可能对方一句话甚至一个小时说下来,我们也就只能听懂几个词汇。当然了,这些语言内部的变化也很大,即便是使用同一种方言的人,也互相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客家话为例,客家话是汉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一种方言,主要流传于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台湾海南、四川等地区,是台湾省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苏里南共和国的法定语言之一,全世界约有9610万人使用客语。客家有传统:宁卖祖宗田,勿忘祖宗言。因此客家话是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志,在很多地方,如果你有客家血脉而不会说客家话,也只会被认为说客家后裔而非客家人。
客家话可以分为南片(岭南音系)和北片(岭北音系)两个次方言等级。而南片又可以细分为粤台片、粤中片、潮漳片、粤北片四个方言小片,北片可以分为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汀州片四个方言小片,共八小片。其下又有细分,比如汀州片所属的上杭、长汀、永定、宁化等等地区其实语言差异性还是蛮大的,甚至于是各个县、镇之间都听不懂对方说的话,就是各个方言点的差异。
客家话虽然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吸收了不少的其他民系的语言。但是同样还保存着诸多中原古汉语的传统用法,所以其实很多用法就跟我们在课本上的文言文一样,还是挺有意思的。下面拿出几个单词来给大家对比一下:
现代汉语当中的“早上”,在客家话当中发音为“朝晨”。在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当中也有类似于的用法:少不得朝晨起早,晚夕眠迟。
现代汉语中的“走”,在客家话当中的发音为“行”,而现代汉语当中的“跑”,在客家话的发音为“走”。这个在古代诗词当中出现的也比较多了。例如《论语》当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里的“行”指的就是走。《木兰诗》中的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还有《石壕吏》中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两句诗当中的“走”都是“跑”的意思了。
现代汉语当中的“吃”,在客家话当中的发音为“食”,“吃饭”在客家话当中根据早饭、午饭和晚饭分别发音为“食朝”、“食昼”和“食夜”。这个和日语当中现在的“朝食”( ちょうしょく)、昼食( ちゅうしょく)和夕食(ゆうしょく)类似。因为日语中借用的汉字是在隋唐时代的,而汉语发展史上的中古时期,而客家话留了较多的中古音成分,才会有这样的巧合了。同样的,我在学习日语的时候,发现“麒麟”、“日本”、“一、二、三、四、九”、“客家”、“世界”等单词的发音的时候,和客家话发音也是一致的,这个也是源于日语采音主要是采自隋唐时期的缘故。
此外,我们用客语朗诵中古汉语作品,如唐诗、宋词,韵律方面比官话、普通话要吻合得多,能与《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等古代韵书记载的发音对应,客家话至今仍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所以许多客家的小伙伴们在学习很多文言文的时候遇到的障碍会相对小一些,因为可以直接用客家话去理解就好了。
当然了,现在蛮多的小伙伴们儿都还会争论的一个事情就是,客家话是古汉语吗?在此我的观点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所有方言,都是现代汉语,古汉语只存在于古代。我们只能说客家话继承和保留了比较多的古汉语元素而不能说他是古汉语,同样的,粤语、吴语、闽方言等方言也是如此。
图:互联网
文:悠然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