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清朝皇帝的避暑胜地“避暑山庄”,它位于古代的热河省,也就是今河北省承德市。它有许多别名,比如说“夏宫”,“热河行宫”。
“避暑山庄”最早是由康熙皇帝下令建造,经过乾隆一朝不断完善。从开始修建始至今,它已经具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
康熙在《芝径云堤》中对避暑山庄赞不绝口:
“万几少暇出丹阙,乐山乐水好难歇”。
康熙帝后,乾隆等皇帝也在避暑山庄写下作品,不断创造许多美好的回忆。
但是避暑山庄仅仅是清朝皇帝用来避暑享乐的地方吗?实际上避暑山庄的建造可是有学问的,它承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更加需要重视。
上图_ 热河省,简称热,省会承德市
避暑山庄为何而建,不妨先了解一下建造地的基本背景。
一、热河:军事政治重地
康熙帝时,北方蒙古地区势力蠢蠢欲动,康熙帝把目光投向了热河。
热河位于今河北省东北,可用朝鲜学者柳得恭之语描述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窃观热河形胜……北压蒙古,右引回回,左通辽沈,南制天下,此康熙皇帝之苦心,而其日避暑山庄者,特讳之也。”
可见,此地连接京津冀辽蒙,在康熙时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
在承德,康熙干了两件大事,一是修建木兰围场,方便练兵,也给敌人威慑;二是修建了避暑山庄,方便北巡,推行绥靖政策。
康熙帝软硬皆施的政治策略,是造就避暑山庄的原因之一。
对于康熙来说,避暑山庄有天然的政治功能。十七世纪八十年代,中俄爆发边境纷争。1689年,清朝官员就是在避暑山庄把《尼布楚条约》签订明细告知康熙帝。
可见,避暑山庄是康熙帝处理军国大事之地。
康熙帝后,清帝便把避暑山庄当成了处理政事的第二紫禁城。
上图_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二、依托环境优势,风景优美,适宜避暑
当然,康熙帝建造避暑山庄,肯定是有避暑的需求。要成为皇家的避暑胜地,肯定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自然资源丰富,二是气候适宜。
先看自然资源。《避暑山庄记》有一段话概括避暑山庄自然环境十分独到
“金山发脉,暖溜分泉;云壑渟泓,石潭青霭。境广草肥,无伤田庐之害;风清夏爽,宜人调养之功。”
一个地方,有山、有水、有各种动植物,自然美景尽收眼底。
那么热河的气候条件如何呢?《钦定热河志》记载,
热河“阴阳向背,爽垲高明,地据最胜,其间灵境天开、气象宏敞”。
热河西北高东南低,夏日盛行携带水气的偏南风,因此“爽垲高明”,消除热气。
由上,可见热河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之佳。也难怪康熙帝评价其“自天地之生成,归造化之品汇”了,而清帝酷爱于此地避暑了。
上图_ 避暑山庄 局部
三、园林和民族特色建筑, 增强各方依附感
当然康熙帝建造避暑山庄不止满足于现实的需求,他还为清朝做了长远的打算。彼时,满汉关系尚未十分和谐,边境也不安定,康熙帝、试图不断完善避暑山庄,让其成为文化大观园,增强各方依附感。而他的后继者乾隆等也为避暑山庄增添了不少新光彩。
1.汉人园林文化
康熙帝吸收了汉人的园林文化,运用汉人的园林技法去构造避暑山庄的景观。
《园治》谈园林构造,称
“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以接房廊……楼阁碍云霞而出没……亭台突池沼而参差”
。
曲折参差之间,水、山、楼、云巧妙地融为一体。
而康熙建造避暑山庄景观“芝径云堤”时也是“夹水为堤,逶迤曲折。径分三枝,列大小洲三,形若芝英,若云朵,复若如意……虽无峻宇有云楼”。
可见“芝径云堤”取了《园治》山水曲折之魂,又用不同的形状诗意地构造三洲,体现了汉族特色的园林之妙。
康熙《芝径云堤》诗句又言
“气和重农紫宸志,烽火不烟亿万秋”
,故芝径云堤还暗含社稷之志。
上图_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须弥福寿之庙里的“五塔”
上图_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之一普陀宗乘之庙
2.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提到避暑山庄里面的少数民族建筑就不得不提康乾时期修建的独具各民族特色的
“外八庙”
了。比如说溥仁寺是蒙古贵族庆贺康熙寿诞而建,有些安抚蒙古的味道。安远庙是仿新疆建筑而建,所以清人也把它称作伊犁庙。普陀宗乘之庙与布达拉宫十分相似,极具西藏特色。
仅仅几座建筑,就已经隐藏着蒙古族、维族、藏族等文化习俗的影子,可见康熙期盼民族团结之心,甚至已经融入到建筑的角落。
另外值得一提还有外八庙的排列顺序。外八庙排列整齐,大有八方来朝之势,凝聚着帝王期盼天下和平一统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