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沉船“黑石号”与百年上海年鉴相遇,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2020-09-14 16:25:03 作者: 千年沉船“黑

摘要:以“‘黑石号’:穿越与展望”为主题的2020上海年鉴论坛在沪举行

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今天(9月14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前一天,以“‘黑石号’:穿越与展望”为主题的2020上海年鉴论坛在沪举行,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说,“‘黑石号’遗物与《上海年鉴1852》在上海相逢,是一个历史的机缘,是跨越千年的对话,让我们思考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需要有面向大海的襟怀,仰望星空的眼界,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2020上海年鉴论坛现场

“黑石号”沉船是一艘往来于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商船,船上满载着中国唐代制造的各地风物。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千年洗礼,历经沧海桑田,历史渊源和文化遗存有待进一步梳理、挖掘与提升。1998年,在海底沉寂了千年之久的“黑石号”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被发现,出水了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钱币、玻璃器、各类香料及生活用具等大量文物。“黑石号”是9世纪上半叶中国与东南亚、中东地区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展现了亚洲先民扬帆远航、劈波斩浪,创造海洋文明的辉煌历史,揭示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熙攘往来的盛况。

黄显功作主题演讲

2020上海年鉴论坛上,新加坡籍作家张露分享的新作《丝路江心镜》,以文学的笔触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凸显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中西贸易通道,更是人流与物流沿着这条大道东奔西走、丰富多彩的友谊之河。黄显功说,中国的年鉴是大航海时代的舶来品,“《上海年鉴》作为北华捷报的出版物,以当时上海侨民为主要读者。报纸与年鉴上的航运消息,正是上海作为港口城市的写照。”

“黑石号”出水人物金杯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据记载,《上海年鉴》有1852年到1863年十种,但今天已不能得其全。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保存有1854年、1860-1862年的《上海年鉴》。2016年,《上海年鉴(1852)》在北京的一次拍卖活动上“露面”,上海图书馆拍下收藏,并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合作研究,由方志办组织专家翻译。学界认为,《上海年鉴(1852)》是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本地方年鉴,也是已知中国内地第一本年鉴。“传世文献与考古文物是记录历史的主要载体。在中外交流史上,不同的文献和文物蕴藏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寻觅这些遗物,正如我们检索历史的年轮,认识过去,把握今天。”黄显功说。

与会嘉宾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围绕“‘黑石号’:穿越与展望”主题深入探讨,为年鉴事业的科学发展贡献智慧。同济大学教授夏立平以“中新友谊的过去与展望”为主题,回顾中新友好交往历史。上海市年鉴学会秘书长王继杰分析了中外年鉴的历史和现状,认为以年度性为基本特征的年鉴文化,具有使用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三方面维度,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