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书院:中国近代第一所科技学校

2020-09-15 13:22:10 作者: 格致书院:中

工部局局立格致公学(资料图片)

格致书院,中国近代著名书院之一,由傅兰雅和徐寿于1874年筹建。这所标新立异,既非传教布道又非追逐科举的中西合办学府,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之一。格致书院校址在英租界福州路元芳花园北首(今格致中学),于1876年建成,同时完工的还有博物馆和藏书楼。

格致书院创办时期,是西方人在中国的影响力虽然正逐渐扩大,但远没有达到西人的预期。所以,当时在华的西方人想组成一个机构,通过介绍西方的近代科学和自由思想,以改变大众心理。1874年,英国驻沪领事麦华陀(Walter Henry Medhuvrst)在《北华捷报》上发文,提出了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并拟具章程15条,其中的几条为设阅览室(后称书房或藏书楼),陈列西书和报刊,“稗备众览”。

1874年3月,一批对此有兴趣的寓沪西人开始聚会讨论麦华陀的建议。当时,与会者有麦华陀、傅兰雅、玛高温、伟烈亚力等。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 当即决定组织董事会,募集捐款,开展工作,并选举麦华陀、福辟士、伟烈亚力、傅兰雅等4位西方人和中国人唐廷枢(轮船招商局总办)为董事。此后不久,又增加徐寿、徐建寅和王荣和等3位中国董事。

在书院的创办阶段,傅兰雅和徐寿功不可没。傅兰雅是英国“圣公会”的传教士,曾当过北京同文馆的教习以及上海英华学堂的校长,在西人群体中享有盛誉。而徐寿则是在江南制造局任襄办、提调、翻译馆委员,曾有创办安庆军械所、江宁机器局、金陵军械所、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局及其翻译馆等的经验。进入格致书院董事会后,徐寿全身心投入其中,成为书院创办、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人物。在为创建学校劝募资金时,徐寿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在最终的捐助款中,中方资金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也因为徐寿的贡献,他被聘任为首任山长(即院长)。

“格致”一词来自《礼记·大学》中“格物致知”的治学之道,当时,清末社会对自然学科统称“格致学”,合为书院冠名,其主要意图是:关注新学,探究事理,获取真知,强我中华。书院的英文名称“The Shanghai Polytechnic Institution and”则更加开宗明义,把办学的主旨落在“理工”上。

1876年6月22日,上海格致书院正式开院,当时共有中外士商100多人参加,为一时盛事。格致书院专设阅览室和博物院,以陈设格致器具,授课同时辅以实验。《上海格致书院志略》也记载了时人对倡设书院的感受:“徐君雪村(徐寿)告余曰:‘君亦知中国西学之将大盛乎!盖西国驻沪领事麦君,得有创建格致书院之举,欲以西学训导华人也。’吾闻之,乐以忘忧,喜而不寐。”与中国传统的学校设置不同,格致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座专门研习“格致”之学的教育机构。其主旨是: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而学生在书院中掌握了“格致机器、象纬舆图、制造建筑、电气化学”等科学技术,便能够“有益十时、有用于世”,达到“为国家预储人才,以备将来驱策”的目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之时,格致书院能突破旧教育之藩篱,引进西方学制和教材内容,延聘西人授学,实开风气之先。

1884年,徐寿逝世,王韬从香港返回,担任格致书院的山长。王韬在任期间最成功的改革是推行了“命题课士”,这其中也有傅兰雅的贡献。按王韬和傅兰雅的设计,自1886年始,每年分四季为课期,由王韬请人命题,并请命题者评阅课卷、核定名次、批写评语,名列前茅者,拨院款给予奖励,也请命题者附捐奖金。士子对之反应异常热烈,“首两年每季的参赛者自二十六人增至八十一人”。后曾扩大规模,自1889年始,于四季考课之外,乃增开春、秋两季特课,分请南、北洋大臣命题。

徐寿、傅兰雅、华衡芳、伟烈亚力、徐建寅、赵元益等都兼为江南制造局及其科技翻译局的核心人物,他们精通机械研制和科技译著。在他们的努力下,奠定了“格致教育”经世致用的实学根脉。其后,王韬、傅兰雅等人对书院课程设置、考试方式与内容的革故鼎新,更清晰反映了书院联系实际、探索社会转型的济世心态和求实轨迹。格致书院董事会内,中西方董事的长期通力合作,不仅推进了院务的理想运作,更为中西方的文化融通树立了典范。

格致书院的成立,起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也推动了中国人以科学技术为重点,了解西方文化,也促进了西方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第一所科技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