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为何坐视藩镇做大?

2020-09-07 23:39:40 作者: 开创开元盛世

唐朝的第六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在历史上非常出名,许多人可能是因为他和杨玉环的旷世爱情,以及白居易一首千古传唱的《长恨歌》,但却忽略了李隆基个人极强的能力。

就是这个人,稳定了武则天去世之后大唐混乱的局面,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个中国历史上都排的上号的大盛世。那个时候的唐帝国不仅内部稳定繁荣,对外也重新恢复了唐初极具战斗力的唐军虎狼之师,扭转了唐高宗末期,一直到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时期的被动局面。

许多人曾经设想,如果李隆基死在开元末年,历史地位一定是有唐一代排名第二位的皇帝,仅次于李世民。虽然历史没法假设,但对于这一点,下路符也认为是毫无疑问的。

但也正是李隆基,打开了藩镇拥兵自重的魔盒,并在天宝末年晚节不保,宠信的安禄山发动了著名的安史之乱,葬送了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让李唐王朝失去了迈向下一个辉煌的机会。

我们不禁会问,精明如唐玄宗,难道认识不到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的巨大危险吗?

事实上,李隆基非常清楚地方势力做大的危害,开元天宝年间逐渐出现的唐朝边疆“九节度”体系,是有复杂的原因的。李隆基依照自己的判断,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做出了他认为最好的选择。01强敌崛起、府兵解体-唐玄宗李隆基的抉择

对于英明果敢的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会允许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首先要从一个大的背景讲起。

我们都知道唐朝是继汉朝之后另一个武德充沛的大一统帝国,从太宗李世民开始,唐军纵横天下,胜多负少,这个局面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到达了一个顶点,唐帝国的版图也扩张到了极致,几乎就是古代王朝疆域的极限。

但从武则天掌权开始,这个局面急转直下,原因有三个。一方面,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事实上的女皇帝,她登上权力巅峰的道路比任何李氏皇族都要更加艰险,都要克服更多的困难。

身为一个女人,走上权力最高巅峰在今天都是非常艰难的,更不要说古代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所以她天然的受到朝廷重臣的怀疑,李氏皇族的敌意,天下人的观望。

所以她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控制朝政之上,对外的扩张不得不停止下来,甚至开始出现了不少败仗。

另一方面,此时唐帝国的对手更换成了西部的吐蕃、西南的南诏、北方的突厥、东北的契丹以及奚等外族,唐帝国的外部局势和唐初相比压力更大。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支撑唐初纵横天下的基础,也就是“府兵制”开始解体,唐帝国到了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

这里下路符简单介绍一下诸位可能都听过的府兵制。大家都知道唐初唐军所向无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府兵制,简单来讲,府兵制是一种“征兵制”,而不是募兵制。唐朝开国的时候,经过隋末大乱,天下地多人少,唐廷就把土地分给农民由他们耕种,同时要求他们自备粮食和部分装备,定时提供守卫长安,或者从兵出征的任务。

这种制度之下,唐朝中央承担的后勤压力非常小,只需要提供弓箭等少数兵器,为朝廷提供了巨大的缓冲。而且唐初百废待兴,名臣名将辈出,唐军出击往往斩获大量的物资,中央政府也往往为军士厚加赏赐,所以形成了一个府兵主动参军-战争胜利朝廷和士兵获利-府兵更加主动参军的良性循环。

但这个局面随着唐帝国的人口不断增多被打破了。人口增多,地多人少变成了地少人多,许多农民的土地都被强取豪夺,没有土地养家,他们又怎么能够为朝廷卖命?加上土地兼并开始出现,所以到了武则天当政时期,府兵制已经名存实亡了,没府兵可以征调了。

武则天无心细致部署对外战争、外敌卷土重来而且势力更为强大、府兵制解体无兵可用,在这三大因素叠加之下,大唐在边疆开始出现较多的失利,比如名震一时的安西都护府,就在七世纪末多次沦陷于吐蕃之手。

唐玄宗登基之后,就面临着这样一个棘手的局面。

临淄王李隆基某种程度上可以算作超过他的爷爷李治,直逼他的太爷爷李世民的一代英主,刚继位的李隆基政治手段娴熟,心里有气吞山河的志向。在李隆基之前,他的大伯唐中宗李显,他的父亲唐睿宗李旦依然处在后武则天时代的混乱之下,加上两个人本身能力有限,气场不足,无法有效控制住朝政。

从唐廷,到整个天下,都在呼唤一个重振大唐气魄的英主,让大唐帝国摆脱这种动乱不已的局面,而李隆基很显然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

李隆基身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是李治、武则天的亲孙子,根正苗红的大唐皇族李氏嫡子,所以他具有极强的正统性,本身不需要和自己的奶奶武则天一样,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摆平朝堂之上无数个老顽固身上。

加上初登帝位的李隆基虚心纳谏,任人唯才,几任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一度混乱的朝政逐渐稳定,大唐帝国也随着唐廷的稳定重新焕发了生机。

稳定了内政之后,李隆基的目光对准了遥远的边疆,他要准备重振唐初大唐帝国的军威了。

李隆基很明白,此时的外部环境和唐初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人口增多,经济发展,但同时土地相对更少,继续维持府兵制已然不可能,所以第一步他做的就是变府兵制为募兵制。

开元十一年(723年),原先需要由府兵轮番到长安轮值的侍卫被取消,原本隶属于十二卫的南衙禁军不再由府兵充任,而是直接由朝廷募士宿卫,这支部队一开始被称作“长从宿卫”,后来又被改称“彍(guo音郭)骑”。

随着中央开始变府兵制为募兵制,唐军兵员的数量和质量开始稳步提升,改变了唐高宗李治之后军队战斗力不足的被动局面。

在中央顺利改变军制后,李隆基又在边疆推广了募兵制,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廷“令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使,各量军镇闲剧审利害,计兵防健儿等作定额,委节度使放(於)诸色征行人内及客户中召募,取丁壮情愿充健儿长任边军者,每岁加於常例,给田地屋宅。务加优恤,使得存济。每年逐季本使具数报中书门下,至年终一时录奏”。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