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庆有鱼的沃盥之器:汉·鱼纹铜洗

2020-09-17 12:18:22 作者: 吉庆有鱼的沃

“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常通风”,疫情期间这十二个字是最简单好记的防护措施了,其中“勤洗手”这一环节尤为关键,大家甚至编写了一个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生动描述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那么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么洗手的吗?其实,古人对“洗手”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不仅十分重视而且还很讲究,极具仪式感。先秦时期,贵族洗手称之为“沃盥(wò guàn)”,是祭祀或宴请时十分重要的礼仪。洗手时要有两个侍从分站两边,一人持匜(yí)缓缓浇水,另一人手持盘或铜洗在下面接水,主人则站在中间洗手。如此的洗手场景,若猜一个字的话,是不是让你联想到了“沃盥”的“盥”字呢?

沧州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汉代鱼纹铜洗,便是盥洗的专门用具,作为行“沃盥之礼”时承接洗手洒下来的水之用。这件汉代鱼纹铜洗出土于沧州市鞠官屯,口径37.5厘米,底径27厘米,高9厘米,宽折沿,弧腹,平底。铜洗腹部的外壁上有六道弦纹,底部有四个乳钉,盆内底部装饰有四条鱼纹,线条简单明快,生动自然。汉代时期,鱼纹非常盛行。古人以鱼比喻多子,象征着“人丁兴旺,子孙繁衍”,加之“鱼”和“余”同音,所以鱼就成为了多子多福的象征。这件铜洗内刻划的鱼纹,工匠寥寥几笔,便勾勒出鱼身、鱼鳞、鱼鳍,特别是鱼身旁还泛有水波纹,如果装满水从上面俯视的话,仿佛鱼儿在水中游动一样栩栩如生。

铜洗作为盥洗用具,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汉代最为流行。尽管汉代的沃盥仪式已经非常简化,但铜洗仍然是贵族的专利,普通百姓只能用木洗和陶洗,所以,铜洗仍然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沧州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汉代鱼纹铜洗,满载着“吉庆有余”的美好愿望,想必当初也是某位达官贵人家所用器具,伴随着主人晨盥、宴请、祭祀,庄重而认真地完成着每一次“沃盥之礼”。2000余年后,这件汉代鱼纹铜洗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已隐去了它的实用功能,更多的是令人品味古人的生活情趣,感叹古人之智、古人之礼!

沧州博物馆 郭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