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酒后行为艺术家的自我修养

2020-09-18 04:06:31 作者: 一个酒后行为

这幅《定惠院二诗》的草稿,正在故宫“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上展出。虽然这是一件明清之际的仿品,但是它勾摹精细,连原件的涂改痕迹一并保留,还是能感到东坡书写时,对人生慨叹的心境。

虽然这并非最理想的苏东坡大展——它限定在“故宫藏品”之内,但由于主题设计颇具学术眼光,仍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知识性。有趣的是,我们在这个大展上还能找到好几个“酒后行为艺术家”的现场证据。

酒与书法

有时候,酒也有着其他的功能。比如展品中,可能是北京故宫苏东坡文物最重要的一件书法:《新岁展庆 人来得书》二帖。《人来得书帖》是东坡在好友陈季常的哥哥去世时写的一封信,在“轼再拜”后又写道:

知二十九日举挂,不能一哭其灵,愧负千万,千万。酒一担,告为一酹之,苦痛,苦痛。

最后四字字形组合好像一杆风中的巾幡。文字、书法、图像、情绪完全合为一体。朋友今天你要远走,干了这杯酒——哦,这句不是东坡写的。

有时候酒并不以文字直接体现。赤壁,自从东坡书写《赤壁赋》之后,就成为书画家钟爱的题材。而本次大展即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最为著名的一句作为主题。别忘了,游赤壁是自始至终贯穿着饮酒的行为。东坡开始就“举酒属客”,喝高兴了,“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中间回顾曹操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饮再饮,最后还要再来一轮,杯盘狼藉,不知东方之既白。

展品中,南宋画家(佚名)的《赤壁图》属于国画中的“水图”一类,用“一角半边”式的构图,画东坡和友人的小舟经过赤壁的那个瞬间。

而南宋画家马和之《后赤壁图卷》显然更致力于表现东坡文章的意境,萧疏的江岸树木和淡远的峭壁、开阔的江流,都令画面充满雅致的文人气息,小舟位于视线的中心,我们顺着舟中人物的视线,看到画面左上角有一只仙鹤飞过——即图像再现版的“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惊喜的是这幅画后面还附有宋高宗赵构的草书《后赤壁赋》。赵构的书法造诣在历代帝王中当之无愧名列三甲,深得二王趣味。展品中,沈度和文徵明的书法《赤壁赋、后赤壁赋》同样值得驻足把玩。

东坡的朋友圈里几乎没有不好酒的,气味相投,既自得其乐,又与君同醉。比如,苏门四学士之一,与东坡亦师亦友的黄庭坚,此次展出了他的《君宜帖》,生动记录了黄山谷的一次宿醉:“昨夕赴君宜家饮,为诸子虐酒大醉,今日头犹岑岑未醒。”这通手札与黄庭坚平时书法相比,似乎有点“手抖”,大约与宿醉有关。这封信的目的是向对方借“东坡书”。东坡另一个学生米芾,也有作品在此展出,他诨名“米癫”,是一个可列入“迷惑行为大赏”的种子选手,但鉴于他的故事太多,必须另写文章,故不赘述。

苏东坡无疑是宋代书法“尚意”书风的开创者,他说“我书造意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和黄庭坚都是“尚意”的代表。但是千万注意,“信手”绝非意味着今天“书法表演艺术家”的肤浅理解、粗糙轻率,刚好相反,苏东坡书法才是真正的“一丝不苟”,每一笔都不草率。他的“意”绝对是要通过严谨的法度而体现的。

那么,这个书法上的“意”是哪里来的呢?黄庭坚有诗云:“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杨风子,或杨疯子,即五代的杨凝式。书法几千年至今,王羲之、颜真卿是“双峰”,所有人都学他们,但往往只得其形,不得其“意”。而杨凝式却是抓住了二人的“意”,将其打通,化在自己的笔端。“乌丝栏”,即《兰亭序》。东坡点评杨凝式曰:“自颜、柳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宋四家的“尚意”大都由杨凝式来。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用高级的笔法“书写性灵”的问题。杨凝式的“疯”是中国文人典型的“佯狂”,是躲避政治灾祸的常见手段,杨疯子的“佯狂”有没有借助酒的手段,并没有留下确凿的证据,但是据说他喜欢酒后题壁(有点像宋江的酒后行为),并不爱写书信。所以留下的真迹极为宝贵,可靠的目前只有台北故宫的《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和北京故宫的《神仙起居法》(流传的《韭花帖》是摹本,北京故宫另一件《夏热帖》一直有疑点),可见多么宝贵,故宫也轻易不示人,这一回竟然为了东坡,把这件大宝贝晒了出来,可见重视,也可见杨疯子的“行为艺术”与东坡的关系。

同样,我们能在此展中,看到东坡开启的传统流传的“醉意”,观展若时间来不及,匆匆遇到的话,也可驻足一二。元代文人领袖赵孟頫的一件小精品,抄录东坡诗《道场何山诗》页也在此展出:“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叹的是什么?与赵孟頫齐名的美髯公,大胡子鲜于枢老师也抄下东坡的《海棠诗》:“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更有明代文坛祭酒董其昌的《临苏轼杂帖卷》,有趣的是,这正是东坡自己的一套酒文化理论:“张长史草书大醉始奇,醒即天真不全。此乃未妙,又有醉醒之辩。若逸少何尝寄于酒乎?仆亦未免此事。”

坊间多有企业用东坡提升自己的“酒文化”,并且多有以“苏东坡配方”为宣传点者。东坡喜好自己酿酒不假(有点像今日“精酿”爱好者),但美味也只是他自己说的,据尝过的人反映,“不甚佳,饮者则暴下”,就是说,不但不好喝,一股腐败味儿,而且喝了就会拉肚子,但人家东坡先生说了,这就是我自己酿的,我自己觉得好就好,和你有什么关系呢?同样,饮酒也是个人行为,非要让别人都听自己的,那只是撒酒疯,断然算不上“行为艺术”的。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