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铲除鳌拜的意义有多重大?如不这样,清朝很可能会直接灭亡

2020-09-18 09:21:01 作者: 康熙铲除鳌拜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做了许多大事,文治武功都有出色成绩。而在他一生的功业中,被人们所提到的第一件功业就是铲除鳌拜。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铲除鳌拜,不过是一次宫廷政变,康熙帝与权臣鳌拜之间进行的一次权力斗争而已,为什么要算成是康熙帝的一大功业呢?今天,笔者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康熙帝一生的几个重大功业,铲除鳌拜是其中第一件)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话说清朝入关之后,军事上迅速消灭大顺、大西以及南明弘光、隆武、绍武诸政权,短短三年就从山海关打到了南海之滨。但是,由于满洲统治集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弊政,如圈地、逃人、投充等,再加上剃发易服的政策,激起了广大汉族人民对清廷的愤怒,大江南北到处都掀起反抗清朝统治的烽火。虽然这些武装斗争没有能从根本上撼动清廷统治,但也让新生的清王朝有根基不稳的危险。

顺治八年(1651年),年仅十四岁的顺治帝提前亲政。这位深受儒家思想和汉族文化熏陶的满洲少年天子,敏锐地意识到清初的一系列弊政给王朝的长治久安带来的威胁,所以在亲政之后,他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如禁止圈地、禁止投充、严惩侵夺汉民地产的旗人、重用汉人官员、对汉人知识分子采取宽容招揽的态度等。这些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清初十分紧张的满汉关系,有效地遏制了圈地、投充等现象的蔓延,深得汉人官员、知识分子以及百姓的人心,清朝的统治在顺治帝的革新之下逐渐稳固了下来。

(顺治帝亲政之后的十年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让满汉关系得到了缓解)

然而,好景不长,顺治十八年(1661年)初,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突然感染天花去世,遗诏八岁的玄烨继位,同时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位大臣辅政,清朝于是进入了四辅臣执政的时代。这四个辅臣都是满洲人,虽然忠于皇太极父子,但思想上十分保守,对顺治帝遏制满洲人利益、保护汉人利益、重用汉人、宽容优待汉人知识分子的做法早就十分不满。顺治帝刚一去世,大权在握的四辅臣就立即开始改弦更张,全面推翻了顺治帝的政策。

顺治十八年到康熙元年,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四辅臣一手操纵下,清廷针对江南士绅连续掀起了三场大案,这就是著名的清初三大案——通海案、奏销案、哭庙案。大批江南士绅被这三场冤狱弄得家破人亡,或死于刑场,或死于狱中,或逃亡他乡,妻子儿女被罚没为奴,财产被全部没收。康熙二年(1663年),四辅臣又一手炮制了“《明史》案”。这场冤狱是清朝历史上的第一场文字狱,四辅臣在这次案件中无限扩大株连,最后涉案者达数百人,其中七十多人被判死刑,被凌迟的竟达十八人!这场大案是继三大案之后清廷对江南士绅的又一次残酷清洗。经过了这四场大案,整个江南知识分子阶层已经是人心惶惶,对清王朝的不满不断加深。

(记载了清初“明史案”始末的清人笔记——《庄氏史案本末》)

康熙四年(1665年),四辅臣又借杨光先攻击西洋历法的机会,掀起了针对德国传教士、钦天监正(国家天文台台长)汤若望的“康熙历狱”。汤若望不但是清初有名的重臣,更是清廷中汉人官员们的“精神领袖”。汉官们把汤若望看作是开明一派的象征,纷纷拜在汤若望门下,有很多人还跟随汤若望加入了天主教。四辅臣对此恨之入骨,遂兴起大狱,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汤若望及其用数十年打造出来的钦天监科学团队全部下狱,汤若望被判凌迟,后因孝庄太后干涉才改判监禁,最后郁郁而终。而钦天监团队的其他人则没这么幸运,数人被判死刑,其余人被流放,清王朝的天文历法事业就此毁于一旦,自明末开始的“西学东渐”运动也受到了一次沉重打击。

(“西学东渐”运动始于明代,但在“康熙历狱”中遭到沉重打击)

到了康熙六年(1667年),随着首辅索尼的去世,鳌拜开始独揽大权。他首先发起所谓“换地”,强迫两白旗将其圈占的优质耕地换给两黄旗,再圈占直隶地区汉人百姓的土地补偿给两白旗。这等于直接破坏了顺治帝早已立下的圈地禁令,此例一开,满洲贵族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进行新一轮的圈地。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冒死上书,坚决抵制鳌拜的圈地行为,结果被鳌拜矫旨全部处死,强行进行了换地和圈地,直隶大批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生。接着,鳌拜又盯上了明朝废藩的土地。在明末大乱中,明朝大批藩王被消灭,他们拥有的土地就成了无主之地。这些土地除了一部分被满洲集团圈占,还有很大一部分落到了农民之手。多年来,他们一直耕种这些土地,并照章向清廷纳税,实际上已经成了这些土地的主人。但是,鳌拜为了充实国库,竟要求农民按照市场价格向朝廷缴纳“买地钱”,否则就要收回土地。这一弊政涉及的百姓利益极大,为此,康熙帝坚决进行了抵制,然而,鳌拜却我行我素,企图强行推行这个政策。一时之间,各地人心惶惶,大批百姓又面临着失去土地和家园、流落他乡的命运。

(康熙铲除鳌拜,成为了清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年轻的康熙帝认识到,鳌拜的所作所为,已经不仅仅构成了对皇权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他的做法简直是对顺治帝正确政策的全面反攻倒算。如果继续这样搞下去,年轻的清王朝将很难实现长治久安,汉人对清王朝的不满将不断加深,终有一天会燃起冲天大火,到那时,大清王朝必将覆灭无疑。于是,康熙帝果断发动政变,一举铲除了鳌拜及其党羽。随后,康熙帝迅速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措施——为汤若望和钦天监团队平反、为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平反、再次下旨全面严禁圈地、将鳌拜当政时已圈占之土地全部归还百姓、放宽逃人法、实施“更名田”制度,承认农民已耕种之明朝废藩土地归农民所有、提高汉官地位、对江南士绅重新恢复宽容和优待的政策……这一系列深得人心的措施,迅速扭转了辅臣专政时期的局面,汉人的各个阶层对清王朝的认可度都大大提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