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文明的曙光

2020-09-18 09:17:51 作者: 河湟文明的曙

在河湟地区,精美的彩陶流成了河。辛元戎 摄

灿烂的河湟彩陶文化吸引人们驻足观瞻。 辛元戎 摄

□周存云

导读:河湟史前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类型多样,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正如裴文中先生所言:“彩陶发达的中心无疑是在黄河流域,西起青海,东迄河南,青海史前文化与中原文化有一脉相通之处,其为中国文化的孕育地,当无疑问也。”

河湟地区地处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河及大通河三河流域的广阔区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丰富的史前文明遗址。据考古发现,河湟地区是黄河流域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河湟地区就出现了马家窑文化、宗日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等较为发达的原始文明。

河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是马家窑文化。磨制石器的出现、原始农业的发生和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到来的三个最显著的特征。马家窑文化是广泛分布于甘青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它的分布范围东起甘肃省的泾河、渭河上游,西至青海省黄河上游的同德、兴海一带。一般认为,马家窑文化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4个类型。石岭下类型的遗存在河湟地区仅发现10处,分布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和县的阳洼坡遗址是1958年最早发现的青海河湟地区第一个石岭下类型遗存,这个遗址一度被认定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是该文化分布的最西端。根据1980年的发掘资料,阳洼坡遗址的文化内涵除具有较多的马家窑文化特点外,其部分陶器的器形和纹饰仍保留仰韶文化庙底沟的类型特点。因此可以认为马家窑文化的祖源应该是仰韶文化,而石岭下类型则处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过渡期。

马家窑文化各个类型遗存,据碳14年代测定距今为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其社会发展进程已处于原始社会晚期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时期,当时人们生活资料的来源基本上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畜饲养业和狩猎业。器型规整、种类多样、色彩艳丽的彩色陶器成为马家窑文化突出的文化特征。马家窑类型在黄河河曲,湟源峡以东的河湟谷地,黄河、湟水河及其支流下游两岸的台地上均有分布,遗存总数达200处之多,民和县几占半数,明显具有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特点,这与马家窑类型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是直接相关的。这里发育较好的黄土台子,比较湿润的气候,适于种植粟类作物,自然成为当时人们生活生产的理想场所。半山类型的分布地域和分布特点与马家窑相若,但遗存数量较少,不足百处。湟水河流域的海东市乐都区以西和黄河流域的贵德县以西仅有少量分布。马厂类型遗存总数达500余处,数量最多,湟水河流域分布相当密集。

中国彩陶发现较晚,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一些残破的陶片和石器等,由此开启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仰韶文化的发现之旅。我国黄河流域的彩陶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流行时间和文化内涵上都是最为丰富和发达的,以主要分布于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上游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为最主要的代表。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我国彩陶的两个分布中心,仰韶文化出现的时间早,马家窑文化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湟水河流域的柳湾遗址出土的彩陶包括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四个时期,其延续时间长达1000年,彩陶的数量在鼎盛时期占比相当高,这在其他任何一个文化中都是不多见的。

柳湾遗址共发掘1700多座墓葬,包括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四个时期,出土彩陶近2万件。柳湾彩陶是中国彩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史前文化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历史地位。这些彩陶以其数量之多,造型之美,纹饰之丰而闻名于世,因此,被称作是“彩陶王国”。柳湾出土的彩陶造型多样,制作精美,充分反映了湟水河流域发达繁荣的制陶艺术。彩陶的历史记述了早期文化发展的特征与面貌,展示了彩陶文化由鼎盛期进入衰落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人们了解河湟文化,研究甘青地区史前文化发展演变的重要平台,更是探索、研究中华文明产生发展的重要渠道。

1994年至1996年,在黄河上游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宗日遗址的发掘,无异于打开了又一座地下文物宝库,340余座墓葬出土的各种文物达2.3万多件,以彩色陶器最引人注目。在琳琅满目的彩色陶器中不乏国宝级的文物,其中的舞蹈纹彩陶盆和二人抬物彩陶盆备受人们瞩目,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已享誉国内外文物考古界。在宗日遗址中,除出土一批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细泥红陶质的各种彩色陶器外,还出土了大量的器表呈乳红色或乳白色的夹砂彩陶器,并且流行紫红色横向多线波折纹及竖向三角折线纹图案。根据调查发掘资料,这种质地和纹饰的彩色陶器不见或罕见于东部农业区,而比较集中分布于龙羊峡以西的黄河沿岸地区。因此,有学者主张,将这些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遗存从马家窑文化体系中独立出来,另外命名为宗日文化。宗日遗址的发掘,使青海河湟地区原本就非常丰富多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宗日遗址是马家窑文化在青海境内黄河上游分布的最远点,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的特殊性。宗日遗址中最常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的文化因素,与甘青地区其他已知的新石器时代同类遗物有明显的差异。考古学家认定,以宗日遗址为代表的这种文化遗存是具有一定地域性,存在于一定时期,有着自己独特器物群的新的考古学文化。宗日文化类型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青海土著文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宗日文化的独特属性极大地丰富了黄河上游地区远古文化的面貌,它填补了河湟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大空白。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