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影视形象
从地形来看,若辽军从西夏北部南下,则需要穿越两片干旱的沙漠,这显然不利于行军与后勤运输。再三考虑之下,辽兴宗决定先说服宋朝,再从宋、辽、夏三国交界的河清军、金肃军出发,南下入西夏境。辽军十万大军分三路渡河:辽兴宗亲率大军自金肃军出发,以皇太弟耶律重元为马步军大元帅,领骑兵七千出南路;北院枢密使萧惠率六万兵马出北路;东路留守萧孝友率余下兵马策应。
▲辽兴宗画像
由于西夏与契丹仅隔大河,一路上无城堡可守。但若直接夏州,就必须穿越广袤的毛乌素沙漠,而这对辽军而言是极难完成的任务。故而他们取道向西南,绕过毛乌素沙漠,长驱直入四百里,直达贺兰山下,这也给补给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时,西夏军已经埋伏再贺兰山北侧,却被辽军获悉。北院枢密使萧惠遣殿前副检点萧迭里得出兵迎击,而李元昊亲自率兵对辽军进行包围,但却被萧迭里得所部突破中坚,大溃而退,李元昊不得已率残众撤入贺兰山中,绕道向河曲撤离。河曲东临太行山与吕梁山、西临鄂尔多斯高原及毛乌素沙漠,地形非常复杂。
辽兴宗命北院枢密副使萧革追击,但此时李元昊却率党项诸部向辽军诈降。辽兴宗犹豫不决,而李元昊自言撤军三十里外等候发落,岂料这一退便是百里地,沿途坚壁清野、焚烧草地,欲断掉辽军马料来源。这样一来,辽军深入敌境但粮草并不充沛,大量马匹未能获得足够的草料而精神萎靡。就在辽兴宗犹豫之际,李元昊大军早已遁入荒漠之中以逸待劳。
数日以后,辽军人困马乏,李元昊自黄河西岸潜行,偷袭萧惠所部辽军。这本身是以卵击石,李元昊虽号称有三十万大军,但大部分却是当地豪强所部兵马,并不完全听从其指挥,战斗力也并不出众。在宋夏战争期间,西夏军往往以数倍的人数优势才能取得战果,数次战役以后损失惨重。而在遭遇野战能力同样出色的辽军之时,西夏军显然也难以凭借普通的手段获胜。果然,辽军在遭遇袭击之后迅速作出反应,萧惠督数路兵掩击,数千夏军阵亡,西夏军再度溃退。辽军此时以左右翼对夏军进行邀击,西夏军死伤惨重,仅有千余人成功突围。
然而巧合的一幕发生了。由于当地荒漠化极为严重,在辽军刚刚获得胜利之时,疾风骤起、飞沙漫天。辽军何曾见过这种阵势,阵势瞬间紊乱,而西夏军则乘机猛攻,前线辽军溃败,导致严重的踩踏事故,“蹂践死者不可胜计”(《西夏事书·卷17》)。李元昊乘着黄沙攻打辽军本营,获得大胜。胜负之势完全逆转。而在给辽军以重创之后,李元昊派人向辽请和,并愿归还俘获。辽兴宗也无力再战,只得与西夏讲和。辽夏战争暂告结束,契丹人没能完成“杀李元昊”的目标。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月照秃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