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也想杀李元昊?赔了公主,又折10万大军,辽夏战争了解下

2020-09-18 15:30:05 作者: 契丹人也想杀

编者按:对宋代历史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可能对宋辽战争和宋夏(西夏)战争北宋与西夏的战争比较了解,但要说起辽夏战争,知道的就不多了。本文我们就来说一下相对比较冷门的辽夏战争。

在澶渊之盟订立以后,宋辽之间进入相对的和平状态。辽朝此时欲扩张其在丝路地区的影响力,遂进一步扶持党项夏州李氏的势力。然而夏州李氏野心甚大,辽夏之间的矛盾最终难以掩盖,双方之间的战争依然不可避免。

在1004年澶渊之盟订立以后,辽朝开始争夺东部高丽地区与西部丝路的实际掌控权。在1008—1010年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辽军西北路招讨使萧图玉两次率兵攻打甘州、肃州地区。甘州、肃州乃是甘州回鹘的势力范围,与夏州李氏原本的势力范围隔着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而夏州李氏往往只有借助丝绸之路才能顺利西进。

夏州李氏即定难军政权,曾经数次与甘州回鹘交战。除了故有仇怨之外,主要还是想取道凉、甘、肃州,拿下敦煌,打通丝绸之路。肃州乃是河西重镇,辽攻占肃州等地,甚至在肃州地区“诏修土隗口故城以实之”(《辽史·卷15》),无疑阻拦了其西进的步伐。截至1010年,李德明五次攻打甘州地区,但一直未能取得有效战果。此外,宗哥族、吐蕃、凉州六谷部等均曾受到李德明的攻击。李德明显示出对河西地区的野心,这也意味着定难军政权必然会与觊觎河西的辽朝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

1018年,吐蕃欲向契丹进贡,辽圣宗要求夏州李氏借道让吐蕃使团通过,但李德明却坚决不同意。双方之间的矛盾逐渐表面化,在辽朝看来,夏州李氏“假道不许”,是“不复朝契丹”的直接表现(《西夏书事·卷10》);攻占凉州,更是威胁了辽朝在河西的统治。基于这些原因,辽圣宗决定“讨逆”。1019年,辽圣宗敕封沙州节度使曹顺为敦煌郡王,试图让沙州站在辽朝这一边,避免在征伐夏州时腹背受敌。

▲敦煌壁画

1020年5月,辽军号五十万大军,以狩猎为名出征攻打凉甸地区,却被李德明击败。但此事所载不详,仅在《宋史·夏国传》以及《西夏书事》中有寥寥两笔,令人生疑。至1026年八月,辽军攻甘州不克,而蒙古高原及甘州一带阻卜诸部皆反叛辽朝统治,叛军未久以后击败了辽军,辽朝自此失去了对当地的控制力。

这也让辽圣宗意识到,由于河西地区荒漠无垠、部族散布,辽朝很难在此建立有效统治,故而采取了羁糜政策,扶持定难军政权以掌控河西地区。李德明获得了辽朝的继续支持,不断扩张其势力,攻打回鹘、吐蕃诸部族。双方亦通过联姻维持其合作关系。至1037年李元昊统治时期,党项“悉有夏、银、绥、静、宥、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而洪、定、威、怀、龙皆即旧堡镇伪号州,仍居兴州,阻河,依贺兰山为固”(《宋史·卷485》)。

▲《敦煌》剧照

1039年,辽兴平公主病逝。这位兴平公主早年嫁予李德明的子嗣李元昊,但李元昊生性荒唐、兴平公主身份尊贵,导致其夫妻关系并不和睦。在兴平公主重病之时,夏州使者曾前往辽朝进贡,但却并未提及此事,直到兴平公主死后辽兴宗方才得到消息,并因此产生不满,遣使诘问,而这也成为了辽夏关系破裂的始点。

▲兴平公主的影视形象

李元昊立国以后,宋夏战争爆发,当时西夏曾向辽国请援,但因兴平公主之事,辽朝只是出兵在边境陈兵做做样子。1043年,西夏再度求援,辽兴宗这一次甚至直接拒绝了其请求。1044年四月,辽朝边境地区党项部族叛变依附西夏,辽西南面招讨都监罗汉奴出兵征讨,而李元昊却在此时出兵协助叛军,这点燃了辽兴宗的怒火,“谋伐夏国”。李元昊不知早已获罪于辽,只是单方面“怨契丹背约,坐受所益岁币,于是有隙”(《西夏书事·卷17》)。

▲《敦煌》之中的李元昊

由于西夏已经占领了河西地区的大部分土地,自银、夏延绵至西部的沙州,大体都被西夏控制,辽军只能从境内调遣兵力。为了应对西夏,辽朝首先派遣北院大王前往河西地区修筑堡寨,增强城防,主要包括了金肃军、河清军和威塞城。五月,“契丹主以党项叛,遣(西)南面招讨罗汉奴率所部讨之”,其后“征诸道兵会西南边,讨夏国”(《西夏书事·卷17》)。

 1/2    1 2 下一页 尾页